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開闢千里步道 台政院響應民間

行政院長蘇貞昌提出「千里腳踏車道,萬里步道」計畫預計一年內達成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張羽良/綜合報導) 您可曾夢想台灣會出現一條環島的千里腳踏車道和萬里步道?由台大退休教授黃武雄發起的「開闢千里步道,回歸內在價值」運動,獲得了社會大眾的廣大迴響,行政院長蘇貞昌日前特別召集相關部會,共同研商如何串聯全國自行車道及步道系統,希望未來能提供民眾一個可以運動、休閒、娛樂的美麗空間。

為響應此項社會運動,蘇貞昌提出「千里腳踏車道,萬里步道」計畫,指示相關部會,規劃時考慮三原則,第一是「可及性」,讓民眾方便利用;第二是「融合環境景觀」,避免大興土木破壞自然環境;第三為「使用環保材料」,就地取材講求實用,不要雕樑畫棟,並指定政務委員吳澤成督導,預計一年內達成目標。

千里步道說緣起

去年五月,黃武雄以「開闢千里步道,回歸內在價值」為文在網路上發表,引發了社會大眾的共同關注。黃武雄說:「就當做夢吧!」探查一段風光宜人或有人文故事的山路、古道或小徑,遠離喧囂,再接龍成為環島千里步道,透過群體力量促使政府保護,避免進一步開發。

文章發表後,他經常面對各方詢問:「可能嗎?」但他要問:「是誰讓我們不可能!」解嚴以來,台灣缺少社會重建、文化重建過程,坐視政治人物爭權的結果,導致今天台灣人的集體苦悶。

黃武雄體認此運動正好是社會共同需求的結合點,當物質文明和資本主義讓人們的生活步調被擺佈,連表達愛心都被商人操弄,指導人們如何過母親節、情人節時,發起運動喚醒全民回歸自然、觀照自我正是時候。

今年黃武雄決定找共同發起人積極推動,在作家小野和荒野協會創辦人徐仁修允諾下,4月23日這項被黃武雄視為「大地運動」的革命啟動了。參與發動單位橫跨教育、生態、環保等領域共二百多人,全省各社區大學也積極投入。

小野不願以「華視總經理」身分與會,他表示,華視公共化後,更令他覺得參與這項活動的時機恰好。徐仁修指出,路走得愈少的人,愈沒有耐性。成長在超音速時代的孩童,沒有與土地連繫的情感,也就沒有鄉愁;沒有鄉愁、欠缺大自然銘記的成人則心理脆弱,不堪一擊。(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