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密碼戰爭 腦力對決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5月22日訊】自由時報 ◎記者袁世忠、郭怡君

「你可能也知道……警方會利用螢光燈去搜尋犯罪現場的血跡和其他鑑識證據。所以你就可以想像我們的驚訝……」忽然間,他把那盞燈指向屍體……鑲木地板上潦草的紫色字……寫著:

「13-3-2-21-1-1-8-5
啊,嚴峻的魔鬼!
啊,跛足的聖人!」(摘自「達文西密碼」 )

藏密術 始見西元前五世紀著作

國防大學中正理工學院電算中心主任婁德權表示,類似「達文西密碼」這種將資訊以不同形式隱藏的藏密技術,最早刊載在西元前五世紀古希臘學者希羅多德的歷史著作,當時為將波斯即將入侵希臘的情報通知斯巴達,又擔心半路被到處巡邏的波斯警衛攔截,曾把秘密訊息刻寫在木頭上,表面再用蠟質掩蓋,以躲過搜查。

同一時期,米利都的統治者希斯提艾奧斯被圍困時,為了聯絡女婿,將一名奴隸的頭髮全部剪掉,在頭皮上以刺青方式寫下訊息,等到奴隸頭髮長出來掩蓋訊息後再派奴隸外出聯絡,對方一旦捉住奴隸,如果不知道要剃掉奴隸的頭髮,可能就不知道他頭髮下暗藏的訊息了。

二戰時 德軍用句點藏微縮照片

婁德權指出,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人使用在文件的「句點」中藏微縮照片,由於作工精細,被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胡佛譽為「敵人最傑出的諜報作品」,雖然最後還是被美國人發現,德國人早就藉此手法,成功傳送過好多情報了。

「達文西密碼」的開頭,法國羅浮宮館長利用夜光筆在地上留下訊息,婁德權說,這是隱形墨水的應用,二戰中的隱形墨水成分,從果汁、牛奶、醋,甚至是尿都有,只要對信紙加熱就可以顯影。更專業的則是使用光學顯影劑,必須在化學實驗室中進行解密。

電子戰 愛機程式躲過攔截檢查

這些傳統的藏密方式,面對前衛發達的現代數位科技,就顯得粗糙又老套了,取而代之的是電子資訊隱藏技術。婁德權舉例說,幾年前流傳的「愛機程式(Love Machine )」,可利用軟體將色情圖片附加在正常的影片後,來躲避系統對色情圖片的檢查與攔截。

婁德權指出,要破解高段的「資訊隱藏技術」,宛如大海撈針一樣困難,把機密資訊加密後,再隱藏於多媒體資訊中傳送,就像生物保護色般多了一層安全機制,例如用軟體將一張敵方機場照片,和一張不相干的美國航艦照片合成在一起,別說對方根本想不到裡面藏有情報,就算知道,如果沒有正確的解密金鑰,也只能盯著這張航艦照片猛搖頭,猜不透這張「有圖」天書!

911反恐 開打組織通聯難以破解

九一一事件後,美國國安當局曾經委託民間研究機構,企圖從網路世界中找出開打恐怖組織互通訊息的蛛絲馬跡,偵查了數百萬張多媒體圖片後,毫無所獲。顯然,要從浩瀚難測的密碼世界中順利解碼,真的比大海撈針還難。

聖經密碼 隨機巧合

密碼遭破解後,必定會引發驚歎連連;然而有的解碼工程,看似神奇,其實卻屬偶然。

挖掘隱藏訊息 作者稱可見預言

在「達文西密碼」之前引爆宗教密碼討論風潮的,非「聖經密碼」莫屬,作者卓斯寧聲稱他採用專業論文認可的方法「等距字母序列」(equidistant letter sequence,ELS ),挖掘出聖經經文中隱藏的預言訊息:除了可以看到以色列總理拉賓、美國總統甘迺迪和林肯、印度總理甘地等人的名字,還可以在附近伴隨出現刺殺等字眼,美國加州和日本神戶等地名,則跟大地震連在一塊兒。

卓斯寧的依據,取自三位教授一九九四年在統計科學期刊發表的論文,他們嘗試用統計方法證明,將希伯來文寫成的聖經創世紀去掉所有空格和標點,排成總數七萬八千多的字串,每隔一個整數取個字母,再把這些字母拼起來,因此出現的三十二位猶太教士名字,跟他的出生月日很接近,而這種相近並非偶然。

澳洲四名學者 質疑非偶然推論

中研院統計所研究員李隆安指出,當初論文假設「猶太教士的名字和出生日期是隨機出現的」,再用統計的「隨機檢定」(random test ),得到推翻原來假設的推論。但該篇論文的實驗設計的嚴謹性受到質疑,後來遭澳洲電腦科學教授馬凱等四名學者就在同本期刊所發表的另篇論文中大大反駁了。

馬凱等人發現,只要稍微變動一下控制條件,例如選取不同的猶太教士名單、採用不同的稱呼和拼法,該篇論文的統計意義就會從顯著變成不顯著,何況聖經歷經兩千多年的流傳修改,原始和現今版本的字串組成必有差異,同樣間隔所選到的字母也會不同。為證實所謂的「聖經密碼」只是隨機造成的巧合,馬凱用同種方法在「白鯨記」找出甘地名字和「死亡契約」剛好交叉排列的例子,甘迺迪名字的附近也能找到「槍殺」、「頭部」等字眼。

「任何一個大群體都能找出特殊的小結構(pattern ),這些結構乍看下可能很詭異,但說穿了其實並不稀奇。」李隆安說。(記者郭怡君、袁世忠 )

電報時代/敲擊訊號組合–摩斯密碼 不是密碼

現代人到銀行提款、上網使用電子郵件都要輸入密碼,但這種密碼其實只是一種用來確認或識別使用者身分的通行碼(password ),跟達文西密碼牽涉的密碼學(cryptology )含意完全不同。

同樣都譯作密碼,但是「此碼」非「彼碼」,台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教授吳宗成解釋,真正的密碼學技術是將傳訊內容改造成另一種樣貌,把原意隱藏起來,讓非法接收者看不懂或聽不懂。

在電影「無間道」裡,臥底警察或黑道用來通風報信的摩斯密碼(Morse Code ),其實也不算真正的密碼,精確的中文翻譯應是「摩斯電碼」。因為它只是電報時代發展出長短不同的敲擊訊號組合,以一連串點和線來代表字母和數字,本身並未企圖隱藏訊息,是一種特定聯絡工具,任何知道電碼定義的人都能翻譯。

吳宗成指出,網路通訊時代的加密軟體,大部分是運用「公開金鑰密碼系統」的原理,保護加密過程所需的密鑰,再利用這個密鑰去加密資料,以提昇資料加密的運算效能。

網路交易業者雖都號稱採用了安全的加密系統以保護傳輸的機密或隱私資料,但台灣目前仍欠缺完整的檢驗機制來檢測這些交易系統的安全度,使用還未通過安全檢測的系統來傳輸信用卡等資料,實務上仍具有一定程度的風險。(記者郭怡君、袁世忠 )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