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水果銷中週年調查採訪(技術轉移篇)

農技人員紛登陸 台灣水果優勢能多久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3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許雅靜台北三十日電)「時速一百二十公里,開了半小時,看到的全是芒果園」,在台南關廟種植高達二十多公頃鳳梨的農民郭忠,描述在中國大陸的親身經驗,驚嘆不已。他說,如果這些水果出口到台灣的外銷市場新加坡、日本等地,台灣就慘了。

事實上,副總統呂秀蓮去年在台南縣輔選時,即向台下民眾大聲疾呼:「台灣水果銷往中國是大陰謀,只會讓中國學會技術,反傾銷回台」。這也是政府一年來的強力訴求,要農民看清中國真面目。但在零關稅優惠前,不僅農民登陸栽種不是新聞,更嚴重的是連台灣的農技研發人才也已跟進。

「農改所人員如果登陸,對台灣的影響很大,最近還有部分新品種,台灣根本還未問世,中國就已經有了。」雲林縣農會總幹事林啟滄憂心忡忡,呼籲政府面對解決。

外貿協會秘書長趙永全坦言,台灣有些果農老早和中國有技術合作,已成立五個推廣區,稱為台灣果農實驗區。

自一九九七年以來,國務院台辦、農業部和原外經貿部(現商務部),就先後批准在福建省、海南省以及山東、黑龍江和陝西等省的部分區域設立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中國一直「有計畫」與台灣農業「交流」。

農民早在十幾、二十年前就帶著農業技術陸續登陸,儘管不少農民血本無歸,但這股熱潮未退,不少台商和農民在海南島、廣東等地大規模種起水果,大剌剌地打著「台灣水果」的名號,品質參差不齊,砸了台灣水果的招牌,也嚴重侵蝕台灣水果在中國的市場。

另一方面,家傳耕種二、三十年的葡萄農賴文才說,早有台灣農民在廣州種植葡萄,中國氣候環境等條件,葡萄的品質甚至比台灣好,幾年後,台灣葡萄產業會有很大危險,但他無奈地說,「這沒辦法禁止,台灣農民自己要去的。」

部分農民和賴文才有著相同的憂心,但也有不少人對台灣水果信心十足,認為中國種不出「台灣味」的水果,根本「免驚」。

成功將芒果銷往中國的台南玉井農會總幹事長黃澄清說,這不是問題,「把林邊的黑珍珠拿到關廟種,會好吃嗎?」栽種水果的關鍵是土壤、氣候、水文、人文,其中人文更是台灣農業的核心價值,台灣是小農規模,農民把果樹當成「掌上明珠」悉心照顧,一甲地五百棵果樹,每天都可以「巡一遍」,還加入牛奶、豆渣等補品,品質當然比中國棒。

但中國做得到嗎?他說,中國都是大面積耕種,農民根本沒有核心價值,芒果該套袋也不套,農藥還隨便噴,「我帶過很多人到中國看看,他們打死也不去那裡種。」黃澄清自信滿滿地說,要大家放心別怕。

話說得沒錯,台灣寶島出產的熱帶水果,累積農民數十年的經驗,加上氣候、土壤等先天條件,自然有優勢,但隨著農業科技轉移和不斷進步,中國大陸有些水果比台灣更適合種植,不容輕忽。

為避免台商赴中國進行農業投資衝擊台灣農業,農委會雖然將大部分具技術優勢或生產仍多的農產品,列為赴中國投資「禁止類」項目,並將加強赴中國農業投資案審查機制,但兩岸農業交流頻繁,仍是擋不住。

台灣有多項獨步全球的農業科技,是台灣人民引以為傲的心血結晶,也成為推展外交的利器之一,儘管農民登陸此起彼落,但果樹成功研發且量產後,最快也是一、兩年後才會登陸,農改所、農試所不斷研發新品種,這群長年培養的研發人員是台灣的優勢之一,但中國想盡辦法挖角,新品種也先偷跑,已成台灣農業另一項隱憂,政府必須重視,審慎因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