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夏天──急性腸胃炎好發季節

譚振熀(振興復健醫學中心腸胃內科醫師)

人氣: 2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7日訊】每到夏天,各種急性腸胃炎發生率均會增加,一方面是民眾愛吃生冷食物,又沒注意衛生習慣及保存工作,另一方面則是因氣候炎熱,細菌容易在溫熱潮濕環境中滋生作怪,以致一不小心就將不潔的食物吃下肚,因而發生了上吐下瀉的不適症狀。

感染後最早發病的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它存在於人類手部、皮膚或鼻黏膜上,不易因煮沸而消失,一旦吃進肚子,就會感染急性腸胃炎,引起上吐下瀉,沒有治療的話,會有脫水情形甚至休克,需給予適當水分與電解質補充。

大腸桿菌平常就存在飲水內,當安全量超過範圍,或因污染菌種數目突然增加,直接攻擊腸壁導致便血,其中出血性大腸桿菌(O157)更為厲害可怕,常有出血及溶血情形發生,十分嚴重。

而沙門氏菌通常是雞蛋或肉類污染,感染後有發燒、發冷、腹部疼痛等症狀,俗稱傷寒,嚴重者會出現腸出血及腸穿孔情形。

桿菌性痢疾的志賀菌,在進入腸道感染後,會造成很厲害腹瀉,常有「裡急後重」現象,且有解完後仍想再解的感覺,合併有血便及黏液,全身性症狀包括發燒及嘔吐。海鮮食物中蝦、蟹、蠔、魚等,冷藏不夠或遭砧板等器具污染,就容易感染,一般進食後約四小時即會發病。

以上常見的細菌性腸胃炎,感染後除補充水分及電解質支持性療法外,有時還需加上抗生素,徹底治療解除後患。一般成人感染二至三天即漸漸恢復,但老人或幼兒,需更長時間及周全完整照護,避免合併症發生。

至於病毒性胃腸炎,包括常見的輪狀病毒、腺病毒及腸病毒,最容易在家庭成員間蔓延,症狀包括咳嗽、高燒、嗜睡,甚至意識不清,嚴重者會發生心肌炎,需小心注意。◇(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