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朝府開13槍 有再犯之虞 張漢明 羈押禁見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3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述宏、林慶川、蘇永耀/台北報導〕四十四歲的男子張漢明因不滿政局,廿7日晚間隔著重慶南路向總統府正門連續射擊十三發信號彈,昨天依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及公共危險罪嫌裁定羈押禁見。

張的母親昨天趕抵北檢,她表示,兒子因為找工作被詐騙卅萬元,加上生意失敗欠銀行一百多萬元,可能是心情不好,才會以信號槍攻擊總統府,不過,開槍一事應該跟政治傾向沒關係。她也說,自己日子也不好過,沒有錢可以幫兒子交保,希望他「自己做事自己擔」。張母說,去年娶媳婦還是靠她拿出廿萬才順利成婚。張漢明擔任保全的月薪三萬六千元,有時自己花都不夠,印尼籍的妻子也說,有時候要繳錢給銀行時,張漢明還會向她拿錢貼補。

轄內中正一分局前天晚間將張拘提到案,漏夜偵訊後昨天移送台北地檢署,內勤檢察官蔡名堯開庭後,認為張有再犯之虞,昨天下午三時卅分訊畢向法院聲請羈押。不過,由於檢方聲押案件不少,法院在晚間七時許才召開張漢明的羈押庭,法官認為張朝總統府發射信號彈,不僅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另外,在市區發射信號彈,極可能造成人員傷亡,危害公共安全甚鉅,因此裁定羈押。

總統府公共事務室昨日表示,感謝警政單位維護總統府週邊地區治安,未來總統府將和警政單位加強聯繫週邊的警衛措施,以維護元首安全。

警方表示,廿7日晚間八時卅二分,張漢明騎乘機車從凱達格蘭大道由東向西直行,在重慶南路、凱道內側車道路口停下,隨即從槍背帶中取出一把自動轉輪式信號槍,朝總統府正門連續擊發紅色信號彈,張嫌連續更換三個彈匣,共擊發十五槍,但其中有二發啞彈,其餘十三發彈著點全散佈在總統府前廣場,張嫌隨後丟下槍枝、彈匣,騎車迴轉,沿凱達格蘭大道右轉中山南路向南逃逸,全部過程僅費時卅秒。

總統府駐衛憲兵湯姓下士最先發現,本欲穿越重慶南路逮捕張嫌,但當時重慶南路雙向綠燈,車潮川流,湯員等人受阻,眼睜睜看著張嫌騎車逃逸,所幸已記下張嫌的車牌號碼「JBC-457」。

警方隨後接獲府方通報,立即指派所有線上警網攔截圍捕,但無所獲。

中正一分局組成專案小組偵辦,查出車主係設籍於文山區指南路二段的張漢明,隔天中午立即持檢察官發出的拘票至該處執行拘提,但警方發現該址只有張母在家,員警守候至下午二時,張嫌的印尼籍妻子返家,員警告知來意,張妻即引領警方至張嫌擔任警衛的松智路一處花園別墅,將張嫌拘提到案。隨後,警方又至張嫌於和平東路三段的租屋處搜索,起出張嫌作案時穿著的唐裝一件、槍背帶及所騎乘的機車。

張嫌坦承因不滿國內政局弊案頻傳,遂於廿7日下班後,持民國九十二年以八千元代價從網路上買來一把附彈匣的轉輪式信號槍,又花了六千元加買了兩個各六發子彈的彈匣,之後他曾到深坑山區試射過三槍;廿7日作案時,他一古腦兒要把彈匣全打完,但有兩發是啞彈,並未擊發。

憲兵連長抄車牌 報警捉人

〔記者許紹軒/台北報導〕總統府遭槍擊,外界認為憲警卻未即時抓人,簡直太漏氣,軍方昨天表示,總統府警衛區分成內、中、外衛三個區,憲兵負責的中衛區不包含重慶南路與凱達格蘭大道,信號彈事件發生地點在外衛區,應是中正一分局轄區,當時卻無警察站崗,還是憲兵連長追出去抄車牌並報警抓人。

軍方指出,總統府警衛區分成內、中、外衛三區,內衛區(總統府建築物內 )由總統府侍衛室負責;中衛區由憲兵二一一營負責,兵力約五百人,負責總統府門口到府區與週邊道路相鄰的水溝蓋;外衛區則是府區週邊,由中正一分局負責。平常各司其職,謹守分際。

若總統在府內上班,內中外衛都由侍衛長指揮,如果總統下班不在辦公室,中衛區由總統府警衛組管制,外衛區指揮權交回中正一分局。

軍方說,信號彈事件發生時為晚間,當時總統已下班,嫌犯張漢明在馬路上開了十三槍,當時並未看見警察處理,憲兵發現這個狀況雖打算緝捕,卻因為重慶南路剛好綠燈,車流不息導致跟不上機車,後來還是一位憲兵連長帶著便衣哨追出去,看到張嫌騎車往景福門方向逃逸,記下車牌號碼再向中正一分局報案,最後才抓到嫌犯。

媒體 政治抹黑

記者王瑞德/特稿

暴力的行為,無法以任何動機遮蓋,全世界的恐怖份子均有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卻不擇手段戕害世人,如果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這種愛只是虛情假意。

前日被捕的嫌犯張漢明,據稱原本是綠營的支持者,近來因對政府連續弊案不滿,加上生活苦悶,才持信號槍前往總統府前開槍洩恨。

有媒體將這件案子,硬拗成「綠營支持者反擊綠營」,將錯誤的犯罪行為,政治無限上綱成扁迷反扁,這種心態與張漢明的犯罪動機,十分雷同,應受嚴厲譴責。

在台灣的民主國度裡,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地表達看法,但並不表示可以採取暴力手段攻擊對方。

民主的可貴,就是以人頭取代拳頭,以公民投票取代槍彈暴力,任何暴力的行為都須唾棄,任何個人的偏差行為,均不該擴大抹黑成政治的對立。

開槍30秒 憲警反應離譜

記者王瑞德、王述宏/特稿

張漢明的十三槍,突顯了總統府安全維護憲警的反應能力不足,和危機處理意識不夠,不僅無法制伏張漢明,使其足足開了三十幾秒的槍,事後更只能任由其騎機車揚長而去,抄下車號以求事後追捕,過程只能以「離譜」二字形容。

管轄總統府周邊治安狀況的中正一分局,針對博愛特區的治安維護,係以員警巡邏的方式為主,據中正一分局表示,總統府周邊警方至少設置了六個以上的巡邏箱,規定巡邏員警每小時必須巡簽一次,同一時段有兩組警網在外巡邏,目的即在於強制要求員警落實巡邏勤務,除預防犯罪發生外,遇突發事件也能就近趕往處理。

此外,中正一分局於九十三年時也規劃一套「攔截圍捕計畫」,針對往總統府滋事的不法份子於作案後逃亡進行攔截圍捕,由勤務中心指派線上警網立刻建立封鎖線,但警方坦言,因通報時間與歹徒動向不定的問題,成功攔截的機率並不顯著,不過,即時築起封鎖線,對防止事端擴大則是有效的。

總統府第一線警戒均以憲兵為主,但若發生槍擊、衝撞、自焚等重大事件,警方接獲通報後會立刻趕到現場,但現場立即反應還是以憲兵為主,因近年來發生太多意外事件,為此總統府前不僅豎起固定式防撞桿,晚上還特別加設雞爪釘以防萬一。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