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金門古蹟文台寶塔 台澎金馬最古老石塔

人氣: 1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3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倪國炎金門三十日電)金門外島金門城南磐山上的第二級古蹟「文台寶塔」,建於明代開國初期,距今有將近六百二十年歷史,為金門三塔碩果僅存的古塔,也是台澎金地區最古老的石塔。

明太祖朱元璋開國後,為倭寇侵擾東南沿海各省,命江夏候周德興入福建築城防倭,洪武二十年(西元一三八七年)在金門城設守禦千戶所及多處巡檢司完成防禦系統,同時在太武山、矛山及南磐山設置倒影、矛山及文臺三塔,做為航海地標。

三塔中,倒影和矛山塔毀於近代天災和戰爭,直到近幾年才由金門縣政府斥資重修,唯有金門城的文台寶塔走過烽火歲月,屹立不搖,一九八五年八月十九日經由內政部公告為第二級古蹟。 

文台寶台為花崗岩疊砌的五層實心塔,塔身為六角形,由下而上逐層縮小,削尖而上,塔頂為矛尖狀,造型古樸,在塔層中條石橫刻「奎星聳照」,下嵌一方「魁星踢斗」石像。

文台寶塔所立的磐石,有明神宗萬曆三十五年百戶陳煇所鐫刻「文台寶塔」、「湖海清平」等字,以及一九六八年國畫大師張大千所提的「國之金湯」、前台灣省主席黃杰的「碧海丹心」。

做為明代金門三塔碩果僅存的石塔,一九五八年八二三砲戰也差點被燬,國軍為防範共軍以文台寶塔做為修正砲彈發射距離的標竿,曾要將寶塔炸毀,所幸五發雷管,僅有兩發引爆,古塔幸運逃過一劫。

一九六五年十月間,當時的總統蔣中正到金門視察防務,在作軍事和政治多項指示中,特別提到文台寶台的道路環境應予整修,並重劃土地,使成為風景區,奠定了今天的規模,一九九九年金門縣政府再度斥資整修,連同比鄰的第二級古蹟虛江嘯臥碣群及金門城,成為遊客探索明代金門風采的景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