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清大研究團隊發現百公尺級小型海王星外天體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1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彥瑜新竹市十一日電)國立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張祥光帶領的研究團隊利用X射線掩星的方法,首次發現百公尺級小型「海王星外天體」存在的證據,並且推估總數約有一千兆個以上。這項發現將對太陽系形成過程的理論帶來重大影響,並開啟一項新的研究方法來探索在太陽系遙遠邊際的小天體。

這項發現發表在日昨出刊的國際知名「自然」期刊上。在「自然」期刊每週的記者會中,這項發現也被特別地提出來報導。同時,在本期「自然」期刊中也另有新聞評論以及編輯報導討論這項發現。

張祥光帶領的研究團隊是在X射線波段中尋找毫秒時間尺度的掩星事件,分析天蠍座X-1在一九九六年到二00二年之間被美國太空總署的人造衛星RXTE所觀測的X射線數據。

在總計累積約三十二萬秒觀測時間的數據裡,有五十八個隨機發生機率低於千分之一的掩星事件被發現。這些事件大部分持續二到三毫秒,最長的是七毫秒。它們所對應的海王星外天體大小則是幾十公尺到一百公尺左右。根據這些事件,團隊估算出太陽系中這種尺度大小的海王星外天體總數至少有一千兆個以上。

這個團隊成員還包括中央研究院天文所金升光博士、清大物理系博士班學生梁昭賢、林峻哲、丘政倫、以及清大天文所碩士班學生吳秉憲。

清大今天表示,這項發現是人類首次偵測到海王星軌道距離外大小小於一百公尺的天體,也是天文學家首度成功地運用X射線掩星方法來從事海王星外天體的研究。

另外,清大也指出,這項發現建立了一個新的研究方法,使得國際天文學界開始認真討論一個專門觀測海王星外天體掩星事件的天文觀測衛星的可行性。一個專屬的天文觀測衛星以及更強集光力的X射線望遠鏡將可以觀測更多的背景光源,進一步促進人類對太陽系形成過程的瞭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