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只是個孩子」讀後感

台灣 / 張嘉玲
font print 人氣: 250
【字號】    
   標籤: tags:

這本書是描述一個充滿愛心的特教老師-桃莉˙海頓,她幫助一位六歲小女孩的故事,從大家認為無可救藥的小孩,竟轉變為高度智商的孩子,其中的曲折是值得我們來細細品味。

「在一個冷冽十一月的夜晚,一個六歲的小女孩綁架了鄰居三歲的小男孩,將他綁在樹上,放火燒他……」,這位六歲的小女孩,正是本書的小主人翁“席拉”。面對這樣的小女孩,沒有一所學校的一位老師願意收留這位可怕的學生,最後只好被塞到桃莉˙海頓的「垃圾班」。

在桃莉老師的班級中,原本就有不同情況的特殊學生,在桃莉的帶領下,已漸漸有所成長。「席拉」的加入,使得原本平靜的班級有所改變。剛到班級的席拉,只要老師的眼睛一離開她的視線,她就會摧毀某樣東西,包括將同學的外套全都塞到馬桶裏、搗毀別班的東西、尖叫,甚至自殘。面對這樣的學生,桃莉老師發揮她無比的耐心和愛心,終於馴服了席拉,使得席拉漸漸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並發現原來席拉是一位超高智商的天才兒童。

席拉在未遇到桃莉老師之前,是個從不開口說話,也從未曾哭泣,雙眼中總是充滿恨意的小女孩。她被母親遺棄在高速公路上,總是飽受酗酒父親的凌虐。在這樣的環境下,使得席拉對自己沒信心,也不相信任何人,遇到桃莉老師拯救了她,讓她不但可以離開所謂的「垃圾班」,甚至到普通學校傑佛遜小學三年級就讀。

在當下社會新聞看到一些青少年逞兇鬥狠,不禁為他們捏一把冷汗。所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他們的父母何嘗不擔心受怕?他們之所以會有這種行為,為人父母者和社會大眾是不是也應該負點責任?畢竟「他們只是個孩子」,需要我們的關心和呵護。

之前,有一則轟動全省的新聞,一位受虐的小女孩,在醫院延遲了數小時,才由台北轉到台中治療,最後還是不幸死亡了。相信很多為人父母者看了都會感嘆,這樣可愛的小女孩,她只是個孩子,父親怎會下得了手,醫生又怎會見死不救呢?不管如何,縱使小孩再壞、再皮,畢竟他只是個孩子,我們有責任、義務去教導他、保護他,不是嗎?如果我們的小孩生病、受傷了,是不是也希望醫生能盡力去搶救呢?

看了這本書,不禁反省,當我們在對待自己小孩的時候,是不是也會用這種態度去面對?更何況是面對一個跟自己毫無關係的孩子,桃莉˙海頓是個值得我們欽佩、學習的對象。@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筆者的一個朋友數月前買了一套價格不菲的十卷本《羅念生全集》,近日曾告訴筆者他的讀後感:“我覺得羅老早期的譯作,例如1961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索福克勒斯悲劇二種》及《詩學》,比他後期的譯著要優秀得多。”這個朋友的結論是經過文革的洗腦,羅老原有的優美譯筆也蕩滌無存了。
  • 華府詩友社將於2005 九月十一日(星期日)假洛城海珍樓(301-770-5020)舉行九月份例會,會議將於十一時卅分開始餐前交流,十二時 正午餐,餐後將由詩友王顏鑄博士主講﹕“《唐賢三體詩法詮評》讀後感”。他將特別強調近體詩之實、虛之間的互動與運作,剛柔、比興、煉字鍛句等問題,並歡迎聽眾交流觀點和寫作心得。
  • 巫寧坤先生是我久仰的前輩,記得九十年代初期,在香港《開放》雜志上讀到他的文章時就深為欽佩。蔣彥永大夫曾向我介紹與巫公在美國燕京同學會上相識相交的事,並推薦了巫公的自傳體小說《一滴淚》。蔣大夫為《一滴淚》感動、極力稱贊。最近,美國友人發來巫公寫的八十年代偕夫人覲見羅馬教皇保羅的文章,拜讀後,我寫了篇讀後感《教宗保羅葬禮上唯一的中國人》。但我一直以無緣接觸認識親炙巫公為憾。
  • 9月14日早上,我打開《大紀元e報》被「有誰戰勝過真相」的標題所震撼。那是一篇滕彪先生寫的文章,內容揭露中國大陸暴力的、慘絕人寰的「計劃生育政策」的黑幕,看了真是怵目驚心!
  • 《九評》是我看過對共產黨內部最完整,深入報導的文章。《九評》是半個世紀來最真實的文章,最感人的文章,如果《九評》得到世界級的文學獎,我不感意外。我是個小小的工程師,在硅谷工作二十餘年,我由另個角度來看《九評》。
  • 哦 , 自由在落日中 , 自由在落日中 , 一個多月來 , 我陸陸續續地在讀著她 , 昨夜凌晨二點 , 我終於把她讀完了。可以作出這樣的判斷,這是一部真正偉大的中國小說,是包括我在內的許許多多中國人一直在期盼著的現時代偉大的中國小說。小說的作者是袁紅冰,一個享譽國內法學界的法學家,一個標準意義上的學者,一個堅定地持有現代自由民主理念的中國人。小說敍述的是一個關於中國文革時期蒙族青年男女鐵血反抗中共暴政的壯烈而悲慘的故事。小說的敍述有力而清晰,給人以深刻的印象。讀完小說後,一個英雄的群體塑像自然而然地呈現在我們的眼前,這將長久地使我們激動,這也正與我們閱讀時所有的感覺相同。
  • 「我跨出的是一小步,而人類跨出的是一大步。」
  • 我們必須做好心理準備,因為治療那些成長在缺乏關愛的家庭環境的兒童時,有可能會遇到龐大的障礙......
  • 對父母或教育者來說,最嚴重的兒童教育錯誤,就是對走上錯誤道路的兒童預言悲慘的結局。這類愚蠢的預言會助長兒童的怯懦,讓情況無限惡化。我們應該反其道而行,以正面積極的態度鼓勵兒童。
  • 我們必須從「激發這類兒童的勇氣,並讓他們相信自己的長處與能力」來進行治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