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推動無痕山林 不留下垃圾

桃園舉辦首場 虎頭山起跑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7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李容萍/桃園報導〕Leave No Trace是一種登山步行新概念,也就是「無痕山林」運動。桃園縣首場「優質桃園.無痕山林」新野外環境禮儀運動,昨天下午安排實際走訪虎頭山步道,山友們沿途學習只帶走回憶,不留下任何垃圾,並思考與反省如何減緩對環境衝擊。

虎頭山是桃園縣熱門的登山據點之一,每天登上虎頭山的民眾數以萬計,環境也容易受衝擊。縣府環保局環境與毒物管理課長朱若君、農業發展局林務課承辦人員徐景鵬、登山社團昨天率上百位山友,選擇從虎頭山從「心」出發。

很多登山客有意無意做出不尊重大自然、破壞大自然的行為,從歐美先進國家引進的無痕山林概念Leave No Trace,不只是把垃圾帶走,不留下垃圾痕跡,還包括七大標準程序,讓登山健行的朋友,學習徹底的尊敬大自然。

桃園縣政府和荒野協會昨天前進虎頭山登山步道,和山友分享「無痕山林」的新旅遊概念,強調只帶走回憶,不留下任何垃圾。(自由時報記者李容萍攝)

山友隨走隨撿 撿了七袋垃圾

昨天沿途大夥隨便撿,就撿了七大袋的垃圾,包括山林草叢之間的空寶特瓶,落葉上的香菸紙盒,綁在樹幹上的塑膠繩,有些樹上甚至被噴漆、刻字,讓大家看了很失望。

面對虎頭山「四通八達」的登山步道,負責導覽的桃園縣荒野保護協會義工張菁砡也說,許多山友登山存有「拓荒精神」,對於踐踏草地、抄捷徑及發掘新路等的探險式行為均不以為意,實際上許多人為走出的步道經土壤被壓實後,著木不生,只有越來越光禿。

一趟無痕山林之旅,大夥走得戰戰兢兢,怕一不小心就做出破壞大自然環境的舉動。沿途則有不少驚喜,步道旁毗連的楓樹樹幹上長出大小不一的「眼睛」,渾然天成的「眼睛」似乎正監視著人類對大自然的尊重。

——————————————————————————–

傳達無痕山林概念 山友加把勁

〔自由時報記者李容萍/桃園報導〕「台灣的山真的很美!」擁有十幾年登山資歷的蔡明娟,登過台灣數十座的高山,早在十年前就知道歐美國家力推「無痕山林」運動的她,和許許多多同樣愛登山的山友一樣,希望大家一起努力把「無痕山林」的新概念傳出去,為台灣的山林做些好事。

曾是淡江大學登山社一員的蔡明娟說,台灣是個美麗的綠色寶島,更特別的是許多高山都離市區不會太遠,像宜蘭雪山山脈,從桃園出發只要車程四、五個小時就可以到達,不像之前她去美國,單從洛杉磯到優勝美地,整整開一天的車都還到不了登山口,來自德國、捷克的外國友人,跟著登台灣的山,更是讚嘆台灣山岳之美,絕不輸國外的明山大川。

不過,每登一次山她也憂心要讓後代子孫都能見識到台灣山岳之美,台灣人可得加把勁,以台灣第一高峰玉山為例,許多爬山的人總把登玉山視為目標,往往低著頭很累、很辛苦的為了攻頂而攻頂,而在趕路過程中忽略了跟隊友、跟大自然的互動相處,也錯過了沿途可以認識的豐富物種和美景。

蔡明娟強調,「無痕山林」的概念雖然對多數山友還是個新名詞,而且無法強求,但是這種愛山林的概念就要從山友推動最快,包括林務局等公部門和社團目前都積極培育種子老師,未來只要山友有需要都可以派人前往講解,畢竟唯有將這種概念傳播出去,慢慢的大家可以做好、做得更多。

——————————————————————————–

環境保護運動 影響全球

Leave No Trace (LNT) ,意即不留下任何痕跡,讓每一位在你之後的造訪者,甚至到我們的下一代,都和你一樣能夠享受野外美好的環境。這是八○年代初期開始在美國興起的野外環境保護運動,在九○年代末期深刻影響全球,包括台灣等地區的「新野外環境禮儀」。

二○○六年十二月農委會舉辦國家步道環境優化研討會,邀請產官學界各單位,共同建立無痕運動的伙伴結盟,累計已有政府單位、民間組織九十個單位簽署,在台灣積極推動無痕山林運動,與國際在生態上交流。

LNT的七大準則是: 事前充分的規劃與準備、在可承受地點行走宿營、適當維護環境處理垃圾、勿取走任何資源與物件、減低用火對環境的衝擊、保育自然環境與野生物、尊重其他的山林使用者。

(自由時報記者李容萍整理)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