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推动无痕山林 不留下垃圾

桃园举办首场 虎头山起跑

人气: 8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月7日讯】〔自由时报记者李容萍/桃园报导〕Leave No Trace是一种登山步行新概念,也就是“无痕山林”运动。桃园县首场“优质桃园.无痕山林”新野外环境礼仪运动,昨天下午安排实际走访虎头山步道,山友们沿途学习只带走回忆,不留下任何垃圾,并思考与反省如何减缓对环境冲击。

虎头山是桃园县热门的登山据点之一,每天登上虎头山的民众数以万计,环境也容易受冲击。县府环保局环境与毒物管理课长朱若君、农业发展局林务课承办人员徐景鹏、登山社团昨天率上百位山友,选择从虎头山从“心”出发。

很多登山客有意无意做出不尊重大自然、破坏大自然的行为,从欧美先进国家引进的无痕山林概念Leave No Trace,不只是把垃圾带走,不留下垃圾痕迹,还包括七大标准程序,让登山健行的朋友,学习彻底的尊敬大自然。

桃园县政府和荒野协会昨天前进虎头山登山步道,和山友分享“无痕山林”的新旅游概念,强调只带走回忆,不留下任何垃圾。(自由时报记者李容萍摄)

山友随走随捡 捡了七袋垃圾

昨天沿途大伙随便捡,就捡了七大袋的垃圾,包括山林草丛之间的空宝特瓶,落叶上的香烟纸盒,绑在树干上的塑胶绳,有些树上甚至被喷漆、刻字,让大家看了很失望。

面对虎头山“四通八达”的登山步道,负责导览的桃园县荒野保护协会义工张菁砡也说,许多山友登山存有“拓荒精神”,对于践踏草地、抄捷径及发掘新路等的探险式行为均不以为意,实际上许多人为走出的步道经土壤被压实后,着木不生,只有越来越光秃。

一趟无痕山林之旅,大伙走得战战兢兢,怕一不小心就做出破坏大自然环境的举动。沿途则有不少惊喜,步道旁毗连的枫树树干上长出大小不一的“眼睛”,浑然天成的“眼睛”似乎正监视着人类对大自然的尊重。

——————————————————————————–

传达无痕山林概念 山友加把劲

〔自由时报记者李容萍/桃园报导〕“台湾的山真的很美!”拥有十几年登山资历的蔡明娟,登过台湾数十座的高山,早在十年前就知道欧美国家力推“无痕山林”运动的她,和许许多多同样爱登山的山友一样,希望大家一起努力把“无痕山林”的新概念传出去,为台湾的山林做些好事。

曾是淡江大学登山社一员的蔡明娟说,台湾是个美丽的绿色宝岛,更特别的是许多高山都离市区不会太远,像宜兰雪山山脉,从桃园出发只要车程四、五个小时就可以到达,不像之前她去美国,单从洛杉矶到优胜美地,整整开一天的车都还到不了登山口,来自德国、捷克的外国友人,跟着登台湾的山,更是赞叹台湾山岳之美,绝不输国外的明山大川。

不过,每登一次山她也忧心要让后代子孙都能见识到台湾山岳之美,台湾人可得加把劲,以台湾第一高峰玉山为例,许多爬山的人总把登玉山视为目标,往往低着头很累、很辛苦的为了攻顶而攻顶,而在赶路过程中忽略了跟队友、跟大自然的互动相处,也错过了沿途可以认识的丰富物种和美景。

蔡明娟强调,“无痕山林”的概念虽然对多数山友还是个新名词,而且无法强求,但是这种爱山林的概念就要从山友推动最快,包括林务局等公部门和社团目前都积极培育种子老师,未来只要山友有需要都可以派人前往讲解,毕竟唯有将这种概念传播出去,慢慢的大家可以做好、做得更多。

——————————————————————————–

环境保护运动 影响全球

Leave No Trace (LNT) ,意即不留下任何痕迹,让每一位在你之后的造访者,甚至到我们的下一代,都和你一样能够享受野外美好的环境。这是八○年代初期开始在美国兴起的野外环境保护运动,在九○年代末期深刻影响全球,包括台湾等地区的“新野外环境礼仪”。

二○○六年十二月农委会举办国家步道环境优化研讨会,邀请产官学界各单位,共同建立无痕运动的伙伴结盟,累计已有政府单位、民间组织九十个单位签署,在台湾积极推动无痕山林运动,与国际在生态上交流。

LNT的七大准则是: 事前充分的规划与准备、在可承受地点行走宿营、适当维护环境处理垃圾、勿取走任何资源与物件、减低用火对环境的冲击、保育自然环境与野生物、尊重其他的山林使用者。

(自由时报记者李容萍整理)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