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魚路古道 邵欽源一階階重鋪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1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盧賢秀/專訪 基隆市外木山至情人湖有一條魚路古道,是早期漁民挑魚到市區販售的古道,幾年前被登山客走出路形,找回古道。在基隆港碼頭工作的邵欽源,為方便民眾行走,自製水泥板,一階一階地舖出一條步道,他堅持不砍樹、完全手工打造,保留當地的環境和生態。

「同心協力齊修路、闔家健康愉快行」,是邵欽源整建魚路單道的最佳寫照,希望大家都來走步道,呼吸滿滿的芬多精,健康又愉快。有一天,他看到有位外縣市行動不便的太太,佇著枴杖由家人陪同,一階階地登上步道,讓他「很感心」,更堅定整建步道的決心。

從外木山濱海大道中段有條林蔭步道,可以銜接到情人湖,是以前大武崙、外木山漁港漁民大清早挑魚貨到市區崁仔頂販售的古道,翻山越嶺、樹木高聳,登高望遠可以看到整個大武崙漁港。

這條古道原本只有熟門熟路的登山客才知道,路形若隱若現。海興游泳協會的會員找出並整修古道,方便民眾爬山,但有部分山路下雨時會泥濘,邵欽源曾發動民眾提砂石整修步道,現在上山的民眾越來越多。

邵欽源發現,部分使用浮木堆砌的階梯容易腐爛,山友易滑倒受傷,邵欽源便以鐵絲網等組成版模,在家製作組合式的水泥板,再扛到山上整建步道,有些山友看他很辛苦,主動樂捐贊助他舖路,他將樂捐及開支細目全都公佈在步道的公告欄,完全透明化。

在基隆港擔任貨櫃裝卸工作的邵欽源,利用工作之餘在家做水泥板,較空閒時間,才將一塊塊的水泥板扛上山組裝施工,一塊水泥板約十公斤,一趟只能拿兩塊,幾趟下來可相當累人。

為何不在現場施工呢?為的就是不想污染當地環境,他說做步道完全靠人工,九成是按原來古道路徑,碰到樹木都向左右閃,希望保留百年樹木和生態。

負重修路 膝蓋漸毀終不悔

這一年來,他經常負重爬山,膝蓋承受不了,再受傷就得換人工關節,不過,他並不放棄,有同好李上齊、楊文奕空閒時會幫忙,山友也會主動協助,水泥板數量太大時,只好請人運上山。

邵欽源比較擔心的是,上山的民眾缺乏公德心,破壞山上的花木,他呼籲民眾,好好享受這裡的美景,不要破壞。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