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健身產業預付型會員制 引爆財務危機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16日報導】亞力山大事件暨消費權益保障專題報導之一(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十六日電)健身中心本是外來產業,但台灣業者以在地化經營,連鎖化、複合式、更新軟硬設備擄獲消費者的心。然而當台灣佳姿、亞力山大兩大品牌戰勝外商品牌時,卻陸續發生歇業事件,透露出會員制財務結構本身隱藏不利於長期營運的問題。

20多年前佳姿與亞力山大分別由健身中心產業兩位女性舞蹈老師(佳姿為蔡純真,亞力山大為唐雅君)所創辦,師徒激烈競爭之下,加上身為台灣人,最了解台灣消費者精打細算的特徵,陸續導入連外商,如加州健身中心等國際品牌都不太做此類投資的經營方法。

這些營運特徵包含拚連鎖化規模、拚複合式的多元性、不斷更新極度奢華的軟硬體設備。終於在連鎖性帶來便利性,複合式展現出物超所值,更新奢華設備讓會員常感新鮮之下,佳姿及亞力山大壯大為全台最大的兩大健身中心品牌,沒有一家外商品牌能比擬。

佳姿與亞力山大的複合式經營並已跨領域經營,集團旗下兵分不同品牌及等級,漸漸擴張吃下全台中產階級之外的M型右側、甚至是金字塔頂端的客層。

但是伴隨上述兩大品牌的優勢經營條件,各別吸引數萬會員下,其會費預付型財務結構引發營運瓶頸一出現,即可能發生無預警歇業的結構性財務問題。

首先就發生在佳姿身上,當蔡純真開心取得台北101金融大樓場所,想藉此國際性大樓開發新台幣百萬元等級以上的頂級會員,同時擠入國際市場的願景開始啟動之際,卻發生招收會員數不如預期,甚至降價也達不到原定101位會員的目標。

佳姿錯估潛在市場,加上龐大投資,終於招致財務危機,使得整個連鎖事業全面拖垮。

同樣的問題,今年起也發生在亞力山大身上。

台灣近年來社會M型發展,會員招收不易,使亞力山大從今年初就出現會員招收負成長情況。

根據亞力山大指出,資金缺口規模化陸續發生在下半年,到了8月起動輒達數千萬元的資金缺口,衍生到12月,再加上購置不動產糾紛事件,唐雅君不願兌現該糾紛支票而跳票後,亞力山大已必須宣布暫歇。

究竟會員制一次收費的預付制度,是怎麼讓亞力山大及佳姿大起大落的?原則上,當業者一次可招收到龐大會員時,營收一次衝高,但非常態,不同於部分百貨業雖售禮券,但主要營收仍靠各分店現賣商品現收款的財務結構。

這套一次收費的模式,根據資深員工指出,已漸漸讓經營者錯估自己的市場商機(可擴張的會員數)與可擴張的店數規模,以致這兩大健身中心龍頭雖打敗外商品牌,卻都成也自己、敗也自己。

回顧亞力山大約4、5年前,員工指出,過去發行的是會員卡,會員每個月還要繳固定小額費用,作為清潔等服務的例行成本支出使用;因此,亞力山大每個月營收得以處於平穩狀態,環境品質的維護也十分穩固。

只不過營運核心,特別是財務單位,卻在上中下層之間發生重大斷層問題;儘管下層員工再怎麼把財報做得紮實,但是當其中暴露出唐雅君接受新企劃案,將會員收費一次化後,所凸顯出財務隨會員招收不穩定而起起落落的問題,卻傳不到唐雅君或主管財務高層耳中。

據了解,亞力山大最高曾在一個月內創下2.5億元營收的榮景,卻也埋下亞力山大財務隱憂。

一名資深員工透露,因為當下個月降到3000萬元營收時,企業本身卻還處在以為月營收可達上億元的快樂氛圍中,於是展店作業快速發展;再透過展店、新設備、新品牌等作為,急於吸引新會員,實際上是把年營收當月用掉。

資深員工舉例,亞力山大最後在台開設的最頂級、限女會員的君SPA,最後只收到300多名左右會員,與佳姿一樣發生錯估商機問題,結果當然根本不足以支付投資與營運成本。

另一例是為了彌補會員數不足,於是打出優惠價與年份招收會員,連高級的SPA券也如此折價推銷。

再加上企業可能將分期付款會員未繳清的尾款併計,以此向銀行貸款融資,種種問題終於導致亞力山大財務漏洞擴大到無法負荷的程度,實亦拖累金融機構。所謂唐雅君購置不動產疑遭詐財、不景氣、政府推動履約保證制度,都已不是亞力山大暫歇的主因。

亞力山大急於擴張營運所陸續祭出的行銷策略,改變了亞力山大原本健全的財務結構。過去會員還有月繳費、還未急速擴大連鎖規模、未低價銷售會籍時,亞力山大甚至都能度過SARS疫情帶來的低迷消費危機,員工年終獎金也至少領2個月以上,並領現金。

但隨著亞力山大向外顯露規模擴大時,員工卻只能領禮券當年終獎金,甚至領自家消費點數充數。

或許台灣企業習慣大規模連鎖化經營、走大店而奢華風的風氣,應當隨著M型社會發展而有所修正。相較下,日本健身中心連鎖事業走的則是社區小型門市。

再看先進國家的政府,更是絕不放任市場裡大店充斥發展,並早訂有法令規範,除可避免中小企業被大企業扼殺生存空間,讓市場可多元發展,更可防範大企業倒閉引發社會成本偌大損失與恐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