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慢性腎臟病的病人能避免洗腎嗎?

宋俊明 (國立成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

人氣: 276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14日訊】陳先生是一位長期糖尿病患者,服藥不規則,故血糖及血壓控制不良。他聽說腎臟病並無西藥可以治療,而最近聽到電台廣告,買了些「腎臟病特效藥」來吃,結果因月亮臉,嚴重高血壓及呼吸困難而至成大醫院腎臟科住院,經診斷為「尿毒症併發急性肺水腫」而開始接受血液透析治療。

林小姐在5年前因水腫及泡沬尿而發現有嚴重的蛋白尿,至本院檢查已是第4期慢性腎臟病(血中肌酸肝為4.5mg/dl),且有腎臟委縮情形,其每日尿蛋白排出量為2克。在給予血管升壓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及第2型血管升壓素(ARB)治療後,蛋白尿下降至0.3克/日,其腎功能在5年後仍維持在4至5mg/dl左右,並未有惡化情形。

在台灣,慢性腎衰竭及尿毒症最常見的原因是糖尿病腎病變(如陳先生),第二是慢性腎絲球腎炎(如林小姐),第三則是高血壓。但不管什麼原因,一旦血清肌酸酐大於正常值,就表示病人的腎臟功能只剩下不到一半,而且每一個病人腎功能惡化的速度都是固定的,但是若病人像陳先生一樣不規則服藥,而去服用偏方的話,則速度會變快,反之若病人與醫師合作且治療得當,則速度會變慢,甚至可能不再惡化,亦即該病人在有生之年都不需要洗腎。

在以往當腎委縮至一定程度後,腎功能的持續惡化是無可避免的,但近年來,在慢性腎病的治療上已漸有突破。成大醫院慢性腎臟病防治及推廣中心列入個案管理的第4期腎病(腎絲球過濾率15~30ml/分鐘,正常人為100ml/分鐘左右)病患,在2年的追蹤中有57%病人腎功能惡化至第5期或須接受洗腎治療,而43%病人其腎功能維持穩定,而在分析後,發現腎功能穩定病人其蛋白尿都較低,且使用ACEI或ARB的比率亦較高,究竟有什麼治療方法這麼神奇而可以使慢性腎衰竭病人免於洗腎呢?這得歸功於最近基礎及臨床醫學的進步,己經使這種醫生以前認為遲早「一定要」洗腎的疾病的治療露出一線曙光了,因此,此種病應早期去看腎臟專科醫師,並與醫療人員密切配合,如此才能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畢竟病人若能不需要洗腎,則對國家、社會、家庭及個人都是一個很大的幫助的。

慢性腎衰竭的治療方式如下:

一、需嚴格控制血壓至130/85mmHg以下(若蛋白尿>1g/日,則血壓須控制至125/75mmHg以下),使用血管張力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張力素第一型受器抑制劑(ARB)為治療的第一線用藥。

二、降低蛋白尿:ACEI與ARB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三、低蛋白質飲食: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取0.6公克的高生理價質蛋白質(如:動物性蛋白質、蛋、乳等)。

四、若有高血壓、心臟衰竭或嚴重水腫,則必須攝取低鹽飲食(每天3公克食鹽),但若無這些情形,則鹽份的攝取量就必須依據病人每天尿液的鹽份排泄量來決定,因此坊間傳言的「腎臟病病人必須吃低鹽飲食」是不對的。

五、避免下列可能惡化腎功能的因素:例如濫用藥物(類固醇、感冒藥水、止痛劑、X光對比劑、某此抗生素、不明來歷的藥物等)、脫水、心臟衰竭、低血壓或休克、泌尿道阻塞、感染、電解質不平衡等。

六、若有少尿(尿液每天少於500毫升)及嚴重腎衰竭,則必須攝取低鉀飲食。

七、治療原發性疾病:例如糖尿病及免疫性腎小球腎炎等。

總之,慢性腎衰竭的治療在最近幾年有了長足的進步,而醫學界對於此症也不像以前那麼悲觀了,現在的腎臟科醫師已經可以更積極的治療這些病人,如果能再加上病人本身高度的合作,則慢性腎臟病是肯定可以治療的,而尿毒症是可以避免的。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