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有機米農藥殘留事件 不容粉飾太平傷及無辜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六日電)日前台灣爆發兩件有機米農藥殘留事件,國人在這起事件中看不到相關單位大刀闊斧找出原因,而是急著滅火;表面上的火是熄了,但是殘留的木炭卻越燒越熱,不僅傷及無辜,也演變成地方的惡鬥,受傷的還是守法、無辜的農民。

農委會上個月公佈花蓮富里銀川有機米產銷班和台東池上有機米產銷班,生產的有機米驗出農藥殘留,之所以引起農民廣大震撼,主要是這兩家廠商是農委會投入最多補助的糧商,特別是銀川還是農委會利用衛星監控有機米產銷過程的示範區。

有機米「龍頭」出了問題,農糧署長黃有才說問題出現隔壁的農田,是隔壁農田的農藥飄到有機田;出事的糧商則怪檢驗過程出現瑕疵;地方政府則出面喊冤說,農藥殘留符合標準,勉強將「大火」壓住。

但是,有識之士認為,這並不代表問題已經解決了,反而是「救了一人,傷害其他更多人」,地方出現猜忌惡鬥,米王邱垂昌的稻田遭丟撒玻璃碎片,就是地方惡鬥的浮現。

有機米爆發農藥殘留後,池上地方就將矛頭指向「自產自銷」的米王邱垂昌身上,有人懷疑他向農委會檢舉有機米有殘留農藥,有人懷疑他向媒體報料,有人懷疑他要切斷通路商,各種猜忌就像瘟疫在地方流傳。

台東池上米,過去一直是農會、地方糧商、自產自銷以及單一碾米廠這種個體戶的三方面較勁,發生多次抗議事件,這次的猜忌又加深了地方的裂痕。

另外,上從農糧署,下至糧商自己,忙著為出事糧商解釋,或許有所澄清,但是對每日兢兢業業的其他農民,傷害才開始;沒有找到真正原因,對其他守分的農民不公平,且還要大家要跟著一起陪葬。

事實上,農糧署、糧商和地方政府對有機米提出農藥殘留的說法,根本禁不起考驗。

首先,有機米的栽種,先決條件就是三年未曾使用農藥、肥料,如果隔壁農田是「非有機米田」,就必須做好「隔離帶」,且產銷班和農會、以及委託檢驗的單位都必須嚴格把關。看不慣的農民就說,「受到隔壁農田污染」的說法,機率微乎其微,除非把關不嚴。

其次,糧商喊冤說,檢驗過程被污染,機率更小。一般檢驗步驟是根據糧商提供的資料,前往販售超商取樣,抽取未開封的包裝米,帶回開封,五百公克寄往農委會藥毒檢驗室檢驗,五百公克保留,一旦有問題,就可以立即比對。

接著是地方政府出來保證,農藥殘留絕對在安全範圍;問題是,有機就是無農藥、無肥料,就算是零點零零一農藥殘留也不行。

避免其他農民受到波及,政府各級單位出面滅火,這是可以理解。但是,不能讓「火燒」合理化,應該認真的找出問題,如果品管有問題就要改進,才能避免重蹈覆轍;如果問題出現在「人」,就必須揪出害群之馬,這樣對守法、辛苦的農民才公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