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民特区:双重标准 政客嘴脸

毓民

标签:

【大纪元3月29日讯】在三月二十五日的第三届香港行政长官选举中,现任行政长官曾荫权取得六百四十九张选委的选票,而挑战他的公民党之梁家杰则取得一百二十三张选委的选票,很明显地这个胜败的结果是预知的。

不过,为何先前梁家杰取得了一百三十二个提名,但在选举中却失去了十张支持他的选票呢?其实,现在他取得一百二十三张选票是等于得到一百二十二张,因为他自己本身是选委,估计他的一票应该是投给自己,没有理由会投给曾荫权吧,换言之,他就是失去了十张选票。至于曾荫权先前得到的提名有六百四十一个,但结果是得到六百四十九票,多了八张选票。有些人就去解读这次得票的结果,疑问是否梁家杰方面有十张“白票”,还是在提名支持梁家杰参加选举的一百三十二位选委中,有十票投了给曾荫权呢?那么,如果有十位的选票投了给曾荫权,加上他原先所得到的六百四十一个提名,他应该是得到六百五十张票,但也不见得这十张票全部都投给曾荫权,可能当中会有“白票”,而这是无法查证的。

不过,有一件事情可以肯定的是,在提名支援梁家杰参选的一百三十二位选委中,必然是有十人没有投票给梁家杰,至于这十人又是否全部都把自己的票投了给曾荫权呢?这是大家无法证实的,但是有一件事情可以肯定的就是他们改变了主意。至于曾荫权方面,有没有原本提名他的而转投梁家杰呢?而这个可能性是非常低的,但是无论如何结果告诉大家,即使在小圈子选举中取得一百三十二个提名,但到了投票当天仍然是会有些人“跑票”,改投对方的阵营,选举是经常会出现这些情况的。

不过,这次的选举是十分“吊诡”的,就是当梁家杰去回答记者为何会失去了十票时,他跟一般的政客或曾荫权去回答一些不想回答的问题时之态度是一样的,就是会拐弯、会闪避。记者们已经问过这个问题许多次,他都回答表示他参选不是为了取得多少的选票。如果不是为了取得多少的票数,为何当初于选委会的界别分组中取得一百三十四个席位时会高呼大胜,又或是在取得足够一百个提名的时候,认为是走了成功的第一步,如果是不在乎得到多少的支持,根本是不应该去参加小圈子选举。既然参加了这游戏,当然是希望票数愈多愈好,不然梁家杰就不会在选举前仍然致信或致电要求那些提名曾荫权的选委把选票转投给他,如果他不在乎得到多少的票数的话,他就不用千方百计除了去巩固自己阵营的票数之外,还希望对方阵营有人会投“白票”,又或是把票投给梁家杰的阵营。

因此,证明了政客所说的话是不可以相信的,是有双重标准的,而这种双重标准也突显出民主派的民主党、公民党参加选举得出这样的结果时的那种矛盾和进退失据。他们输了小圈子选举,输了民意调查,现在也输了民望,输了民意的支持,使得曾荫权成为香港回归之后民望最高的行政长官。曾荫权经过这次有民主派人士参加的第三届行政长官的选举,他成为了众望所归的行政长官。请问这样的情况是谁造成的呢?大家试着去假想这样的一个画面,就是这次的选举只有曾荫权自己一人参选,结果会是一人自动当选,那么就不会出现他是得到广泛香港人支持而去当特首的,甚至他是因为有梁家杰去参选而使得他拥有比以前更高的民望。本来曾荫权是被钦点的,现在他已经有了民意基础。请问这是谁造成呢?毓民这次谈这问题是感到很沉痛的。

另外,也是因为梁家杰的参选而使得民主派分裂,但是目前民主派却要抹黑别人,还自己清白,认为反对小圈子选举的民主派朋友是破坏团结的始作俑者。如果我们把这视为政治语言,可能会比较舒服一些,如果把这些都当真,就真的可能会翻脸。

──转自《自由亚洲电台》(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黄毓民:争取民主 不分先后
黄毓民:电盈卖盘 道德破产
黄毓民:贤与不肖  高下立判
黄毓民:暴力肆虐  港人冷言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