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外貿亮警訊 學者籲政府應思解決之道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台北三日電)2006 年台灣出口年增率12.9%、進口年增率11.0%,低於全球平均水準,2006年實際貿易金額世界排名由2005年的第16名降為第17名,中華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連文榮表示,台灣對外貿易表現已出現無法跟上腳步窘境,政府須詳思解決之道。

連文榮在中經院出版的「全球台商e焦點」電子報中提出台灣對外貿易能否穩健的分析文章。

連文榮表示,台灣2006年出口金額2240億美元,年增12.9%,進口金額則為2027億美元,年增11.0%,雖然出、進口雙雙突破2千億美元,貿易總額也達到4267億美元,但若從國際觀點來看,仍然低於全球平均水準。

台灣2006年發布的貿易數字其實已改成包含復出口及復進口的貿易金額表示,因此金額較過去明顯提高,若不含復出口則出口金額為2132億美元,不含復進口則進口金額為2016億美元。

根據全球透視機構(Global Insight Inc.)在2007年1月發布的粗估數據顯示,2006年全球出口將成長16.4%,而進口則是成長15.7%,相較之下,台灣2006年貿易表現相對於全球整體亮麗表現是略顯疲弱。

這也使得台灣2006年實際貿易金額的世界排名,將由2005年的第16名降為第17名,在亞洲四小龍中,排名最末。

連文榮分析,分析近年對外貿易變化,可發現台灣出口日益依賴中國市場,但已達到接近飽和程度,而中國進口維持高速成長,2006年中國進口成長20.0%,台灣對中國及香港出口則成長14.81%,代表台灣產品在爭取中國進口需求擴張的大餅中,所能取得的比例相對較低。

另外,2001年以來,台灣對日本出口擴張速度不如整體出口成長速度,而對美國出口情況與對日出口情況相似,但2006年表現較為突出,對美出口成長11.2%,與整體出口成長12.9%相近,分析原因,主要是基本金屬及其製品、電子產品出現較高成長所帶動。

連文榮分析,台灣對外貿易若能挑選少數幾項產品作為重點拓展產品,並維持較高成長,則對各地區的出口表現可維持在一定的水準。

連文榮表示,面對全球貿易情勢快速變化,台灣對外貿易已出現無法跟上腳步的窘境,但國內各界多以過去表現為比較基礎,只要不比過去相差太遠,似乎一切就都可以接受,因此可能會對落後不自知,若從國際觀點來檢驗國內對外貿易表現,政府須詳思解決之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