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受助感恩常回饋 原鄉學子傳愛心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30日報導】原鄉學子艱辛求學路五之五(中央社記者李先鳳台北三十日電)飲水思源,對從大同育幼院長大的泰山老師來說,感受特別深刻;當年他在育幼院裡學會彈鋼琴,如今他唸了音樂系、當了音樂老師後,他回到育幼院教孩子彈鋼琴,每週上課,風雨無阻,八年來從不間斷。

泰山老師來自台東縣海端鄉利稻村的布農族部落,皮膚黝黑、大大的眼睛,有著美好的歌喉,也彈著一手好琴。他在學校教音樂、帶合唱團,每週六回到小時候的家─大同育幼院陪伴孩子、教導孩子練琴。

他說,當年受育幼院院長劉寶鏗啟蒙,他雖然對孩子要求很嚴格,但是無形中也教導了這群孤兒做人、做事的道理;尤其,當自己為人師表以後,更能體會當初院長恨鐵不成鋼的心情。

泰山老師提起小時候,因為父母雙亡,受到部落裡的牧師協助,帶他和最大的弟弟來到台北縣中和市的大同育幼院,留下一位姊姊和另外二個弟弟在部落裡。童年的回憶,就是常常被操練、罰做勞務。

他說,在六零年代,有機會學鋼琴的孩子,一般家境都很優渥;而他,一個原住民孩子,若不是在育幼院長大,很難有機會學鋼琴。後來,因為經濟因素,他選擇師專音樂系就讀。大弟弟在音樂領域,造詣相當高,作詞、作曲,也成為音樂老師;而留在原鄉的其他弟弟們,現在,卻在家鄉喝酒買醉,讓他感觸良深。

原鄉孩子雖然出身貧困,但努力上進、懂得回饋的例子不少。像來自窮苦家庭的阿朋,靠著父親種植農作維生,但近年來天災不斷,收成欠佳;又因父親髖骨壞死開刀,至今仍未痊癒持續治療中,母親也需要長期照護父親與年邁多病的祖父,家中無人能耕作,因此將田地出租,所得不多卻要支付龐大的醫療開銷及生活所需。

儘管日子過得艱困,阿朋去年仍以優異的成績考取第一志願─台中一中。阿朋說,大學準備考法律系,將來當律師為原住民爭取權益、伸張正義。

阿朋九年前開始接受台灣世界展望會愛心資助人的幫助,並且參加展望會資助的課後輔導計畫,帶課輔班的永堅老師,正是阿朋最感念、影響最深的人。

永堅老師也是當地部落長大的孩子,小時候受到展望會的幫助,如今回到部落擔任課輔志工,他經常鼓勵小學弟、小學妹認真讀書,將來學成能回饋原鄉,讓愛心不間斷的傳遞下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