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不要讓腎臟病找上你

文/財團法人嘉義基督教醫院腎臟內科醫師洪培豪、保健衛教師黃秋瑛

人氣: 1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26日訊】大多數人腎功能下降都不自覺,台灣腎臟醫學會喊出「三三篩檢制」,提醒有糖尿病、高血壓、蛋白尿、有腎臟病家族史、65歲以上及長期服藥等高危險群民眾,每三個月記得檢查尿液、血壓、血中肌酐酸。

腎臟衰竭時會有哪些症狀

當腎臟功能惡化到相當程度時,會出現下列的症狀:全身倦怠、食慾不振、噁心、皮膚搔癢、尿量減少、下肢水腫、呼吸困難、心律不整、抽搐、昏迷等症狀。有些腎臟病在早期時,就會有尿液起泡(泡沫尿)及夜尿(半夜解尿超過兩次以上)的現象。但大部分早期腎臟病是沒有任何特別症狀的,只有靠定期的抽血及驗尿才能及早發現。

急性與慢性腎臟衰竭

如果腎臟功能在數小時至數天內急速惡化,且伴隨上述症狀,稱為急性腎衰竭。相對而言,如果腎臟功能是在數月或數年間漸漸變壞,稱為慢性腎衰竭,通常要到腎臟功能剩下正常時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以下時,才會出現症狀。急性腎衰竭經適當治療後,腎臟功能仍有恢復的可能;而慢性腎衰竭即使給予適當治療,頂多只能減緩腎臟功能惡化,無法完全恢復。

造成慢性腎臟衰竭的原因有哪些

除了急性腎衰竭的後遺症,長期糖尿病、高血壓會傷害腎臟功能外,造成慢性腎臟衰竭的原因還包括:自體免疫疾病、自發性的慢性腎絲球腎炎、遺傳性的多囊腎、長期服藥引起的慢性腎間質腎炎、反覆感染導致的慢性腎盂腎炎、尿路阻塞、慢性尿酸沉積等。但有部分病患即使已有嚴重腎臟衰竭的病況,其致病原因仍然不明。

如何預防慢性腎臟衰竭

1. 應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

2. 服用藥物要注意是否有腎臟毒性。

3. 遵從醫師指示,不要服用過量藥物、不要亂服成藥。

4. 適量暍水、不憋尿。

5. 不抽煙、不酗酒。避免吃太鹹的食物。

6. 定期健康檢查。

慢性腎臟衰竭該如何治療

還沒嚴重到末期腎病的患者,應更嚴格地控制血壓,在醫師指示下減少蛋白質的攝取,亦需定期追蹤檢查腎臟功能,並使用血管加壓素轉換脢抑制劑(ACEI)或血管加壓素受體拮抗劑(ARB),以減緩腎臟功能惡化的速度。如果已惡化至末期腎病的階段,應做好接受腎臟替代療法(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與腎臟移植)的準備,千萬不要聽信偏方、延誤就醫,而加重病情。

§自我測驗

請觀察你是否有以下症狀

  1.身體是否持續水腫且伴隨泡沫尿兩天以上?

  2.每日排尿量小於500cc,或大於3000cc?

  3.觀察尿液顏色,是否有潛血、渾濁或泡沫(蛋白尿)?

  4.是否有高血壓或貧血?

  5.常感到疲倦、噁心?

  6.持續不明原因的感冒、發燒?

  7.非發炎或肌肉拉傷引起的腰痠?

解答:以上症狀都可能是腎臟病的警訊,如果你有其中一個症狀,請馬上就醫檢查。
每位民眾應主動瞭解身體警訊,早期發現,可早期治療,多給腎臟一點關懷,不要讓腎臟病找上你。◇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