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慢性腎衰竭 積極控制 避免惡化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6日訊】自由時報 文/類成運 張伯伯患糖尿病20多年,但沒有規律控制血糖和血壓。醫師告訴他,腎功能不好,診斷為糖尿病併發慢性腎衰竭,要按時服藥,否則可能在幾年後面臨洗腎。

從此之後,張伯伯開始四處求助偏方、秘方,嘗試中藥、成藥、草藥、健康食品,花了大錢,病情卻不見改善,反而比醫師預期,還早進入末期腎衰竭,非得洗腎,才能維持生命。

另一名患者陳罔市因為近期食慾不振和嘔吐感而就醫。抽血結果發現,慢性腎衰竭急性惡化,經治療後,病情穩定出院,卻從此沒回門診追蹤。

過了半年,陳罔市出現在急診,又一次的慢性腎衰竭急性惡化造成血鉀太高,引發心律不整,經醫師急救及緊急洗腎才撿回一條命。原來是上次出院後就開始吃朋友介紹的╳╳丸,號稱能改善腎功能、避免洗腎,因而一直沒回醫院追蹤。

腎衰竭有藥醫嗎?還是只能等以後變成洗腎?若醫師診斷是慢性腎衰竭時,該怎麼辦?

腎臟的主要功能是淨化血液,每天過濾200公升血液,把資源回收、把廢物排泄,形成約2公升尿液。

腎衰竭分成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腎衰竭就像是垃圾處理場一時故障,無法清除廢物,可能的原因是尿路阻塞、感染、休克等,通常可以找到致病原因,並加以治療,讓腎臟恢復原本功能。

但慢性腎衰竭則是腎功能無法再恢復到原本的效率,也就是有一部份腎臟功能永久受損。但也許是一小部份,病患不會有症狀,也不會造成尿毒的堆積,不用擔心需要洗腎;但也許是一大部份受損,剩餘的腎功能無法處理掉全身上下的廢物(尿毒 ),因而產生種種尿毒症狀,這時是沒有藥物能幫忙的,必須長期洗腎,或接受腎臟移植。

初期或輕微的腎衰竭不會有症狀,大多數患者是體檢時驗血發現肌酸酐異常;而晚期腎衰竭患者常因尿毒症狀而就醫,例如:食慾差、水腫、疲憊、貧血而頭昏、蒼白等,這時剩餘的腎功能往往不到20%。

腎功能是否健全可由簡單的抽血來篩檢,一旦發現異常,可藉由核醫掃瞄,或抽血驗尿來計算腎功能還剩多少。

慢性腎衰竭在台灣以慢性腎絲球炎和糖尿病造成的比例最高,其他如高血壓、多囊腎,不當使用成藥、中藥、止痛藥等,都可能是造成慢性腎衰竭的原因。

和糖尿病一樣,慢性腎衰竭目前無法治癒,但可以積極控制,控制惡化的速度、控制並治療其併發症。切忌聽信熱心親友報的秘方或昂貴的電台成藥,因服用來路不明的偏方(不論中藥、草藥、西藥或健康食品 )導致腎功能急速敗壞,而提前進入洗腎階段,像張伯伯和陳罔市這樣的故事常常在腎臟科門診上演。

唯有配合醫師處方,控制好血壓、血糖、血脂,配合飲食衛教,並定期追蹤,才能有效延緩,甚至避免洗腎。 (本文作者為台東基督教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