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長濱國小生態池 水雉現蹤

人氣: 1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黃明堂/台東報導〕長濱國小將校園內一座日治時代存在至今的濕地復育成生態池,才一年半時間就造就了完整生態系,鳥蟲蛙蛇變成常客,最近又來了從未在當地現身的水雉,讓師生驚艷。

這座濕地早在日治時代就由日籍區長大量種植本土種的台灣萍蓬草,但後來滿覆外來種的水生植物布袋蓮,本土水草幾乎滅絕,加上福壽螺入侵,本土水生生態系大亂。

直到兩年前在台北市東門扶輪社資助下,濕地專家陳德鴻到校主持復育,清除了福壽螺、睡蓮等外來水生動植物,重植約三十種本土水生植物,並放養蓋斑鬥魚擔任清道夫,濕地逐漸恢復生機。


長濱國小生態池擁有完整的生態系,成了學生觀察生物的最佳場所。(自由時報記者黃明堂攝)

校長邵雅倩說,本週一開始,學校老師就在水池發現一隻有「淩波仙子」之稱的台灣水雉,不僅老師們從未見過,在社區訪查老一輩居民,也無人表示曾經目睹,這項消息令師生振奮,連前天到校觀察的陳德鴻都說不可思議,因為這種鳥通常出現在南部的菱角田,但數量已大減,而且復育十分困難。

這一週以來,水雉已多次現蹤,但是否同一隻,以及有多少隻,校方還難以確認。

邵雅倩說,除了水雉新嬌客,自生態池復育一年半來,各種濕地生物頻頻造訪,說的出來的鳥類就有緋秧雞、白腹秧雞、紅嘴黑鵯、栗小鷺、翠鳥、紅鳩,蛙類有澤蛙、莫氏樹蛙、拉杜西氏、小雨蛙、日本氏樹蛙、黑框蟾蜍、布氏樹蛙,昆蟲有黃石蛉、黃腹鹿子蛾、孔雀蛺蝶、蜻蜓、椰子大象鼻蟲、橙帶藍


站在葉梢的象鼻蟲雖然迷你,美麗的外表最受小朋友歡迎。(自由時報記者黃明堂翻攝,長濱國小提供)

尺蛾。

蛙類豐富,當然引來蛇類覓食,赤鏈蛇、黑眉錦蛇、南蛇、雨傘節、青蛇、眼鏡蛇都來了,雖然可怕,但基於尊重生態,只要對學生無立即威脅,校方就不會加以干擾。

——————————————————————————–


從蓮葉鑽出水面的赤蛙。(自由時報記者黃明堂攝)

一池活水 讓教學活了起來

記者黃明堂/專訪

一座生態池,不只營造生物天堂,也像一池活水,讓長濱國小的教學活了起來﹗活校長邵雅倩說,它是自然科的活教材,也是培養學生文學、藝術的園地。

邵雅倩說,長濱國小位於台東北陲,但卻因這座生態池,得以與日本的長濱國小結緣,透過台北東門扶輪社牽線,兩個不同國度的學校展開了美術交流,學生作品跨國展出,打開了學生國際視野。

她說,目前學校的自然科教學,大都以生態池設計教案,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實地觀察紀錄,這種親身體驗,不是靠教科書或網路蒐尋可得。

生態池也帶領學生從自然奧妙走入人文之美,邵雅倩說,老師們帶著學生欣賞大自然,從中激發創意,創作出童詩等文學作品,也以水池的豐富生態為本,繪出美麗的圖畫。

更難能可貴的是,一座完整的生態系,讓學生了解到生態保育的重要性,在大自然的食物鏈裡,少了一種生物,都可能破壞體系,所以,即使是對可能危及安全的蛇類,學生也從害怕到逐漸接受,改以了解其習性,進而懂得自保的模式,和諧共存。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