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橫渡黑潮 蘭嶼拼板舟 首航台灣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2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秀亭/台東報導〕「蘭嶼達悟族人未曾做過的事,我們做到了,太感動了。」挑戰蘭嶼拼板舟橫越太平洋成功的朗島勇士說。
14人划行 百年來最大艘

〔記者王秀亭/台東報導〕「蘭嶼達悟族人未曾做過的事,我們做到了,太感動了。」挑戰蘭嶼拼板舟橫越太平洋成功的朗島勇士說。

蘭嶼百年來首艘十四人拼板舟「ipanga na 1001跨越號」,昨天由朗島村民及活動發起人之一的台灣人林建享接力,以十三小時時間橫渡太平洋黑潮,抵達台東市海濱公園。

「ipanga na 1001跨越號」在帝亞吉歐第三屆「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及原住民族委員會資助下成行,朗島村老中青三代十七人及林建享以四個月時間,用六十塊板子拼成長一○一六公分、寬一百七十公分、高二百七十公分的大船。

蘭嶼拼板舟靠木釘、接榫、結綁及膠水拼合而成,有大、小船之分,大船由二十七塊板子拼成,可乘六、八、十人,小船由二十一塊板子拼成,僅容一至三人,一般是一個漁團建一艘,此次航行的十四人大型船隻,動用了五、六個漁團,在在突破傳統。

昨天凌晨三時,天光未亮還飄著小雨,部落耆老鍾本由以最尊貴的金箔紙為水手洗身祈福。四時三十時分,「ipanga na 1001跨越號」由居民相送,海巡署巡防艇及「海洋號」五十噸遊艇全程陪伴,由朗島海濱出發。

所有的水手計三十人,每次安排十四人划行,以兩小時換手一次,不划船時則在遊艇上休息。

經過十三小時奮戰,拼板舟於下午五時三十分現身台東市海濱公園,船一上岸,頭戴藤盔、身著戰甲的標準蘭嶼達悟族人受到英雄式歡迎。

「橫切黑潮時,全船只有槳、船身與海浪間的觸碰聲。」另位發起人夏曼.夫阿原(郭健平 )說,這是此行最艱困的部分,大家面對史無前例的挑戰,抱著緊張又興奮的心情。「最難熬的是中午烈日當頭」,但「信心讓我們完成壯舉。」參與划行的黃避風及鄭馬羅說。

8月初划到大稻埕終點站

橫越計畫原訂12日出發,受到梅雨鋒面影響,延至昨天。拼板舟會先送往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展出一星期,第二階段由椰油村民接手,由台東划至花蓮,隨後再至宜蘭,預計8月初划到終點站台北大稻埕。


經過十三小時接力划行,十四人大船終於抵達台東市海濱公園。//自由時報

耆老一句話 燃起雄心壯志

突破朗島傳統禁忌

〔記者王秀亭/台東報導〕想讓台灣民眾從不同角度認識蘭嶼是台灣漢人的紀錄片工作者林建享及蘭嶼達悟族人夏曼.夫阿原(郭健平 )的共同想法,即使過程中,面臨島上的傳統禁忌問題,及繁複的航行細節有待克服、解決,仍促成昨天拼板舟首航台灣的最大動力。

召集人之一的林建享表示,多年前台中科學博物館找蘭嶼人做拼板舟供展示之用,但夏曼.夫阿原父親一句「船做好了怎麼不下水划」,使他決定讓拼板舟划向台灣,提案獲得「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資助後,他即號召朗島居民促成百年來最大的拼板舟首航台灣。

林建享指出,許多人對蘭嶼的印象不外乎擁有原始自然風貌,或是核廢料儲存廠、很多海砂屋的地方,忘卻這個海洋民族具體保有傳統拼板舟的海洋文化,於是想出以這種方式展現蘭嶼。

展現達悟人海洋文化

夏曼.夫阿原說,很開心有機會可以用拼板舟如此單薄的南島語族船隻,橫渡海流強勁的黑潮,讓台灣民眾了解達悟族人的海洋文化,及對海洋的敬畏。

由於十四人大船為蘭嶼百年來僅見,逾越島上傳統禁忌,夏曼.夫阿原解釋,此行確實跨越黑潮到台灣,也跨越了達悟族人的傳統,船隻最後抵達地為台灣,與傳統製作拼板舟的目的本來就不一樣。

昨天成功挑戰此行最艱困的黑潮後,讓蘭嶼人對未來到花蓮、宜蘭以及台北的三段划行更有信心。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