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上櫃型台股基金 7月最賺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1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憶紅/台北報導〕7月台股單月漲幅4.55%,使得180檔國內股票型基金7月是檔檔賺錢,若以含息的指數報酬為基準,約有95%勝過大盤,平均漲幅高達15.22%,可謂大放異彩,其中又以上櫃型基金表現最亮眼,平均獲利18.61%,接著為中小型15.70%及科技型15.49%。

投信投顧公會指出,7月是除息旺季,若將息值還原,大盤單月應有6.30%漲幅,表示除息使大盤縮水1.75%。以年初至7月底來看,除息影響便已達2.86%,8月尚有一波除息潮,至9月之後始會慢慢退潮,預計全年仍會有4%以上的除息效應,全體投資人自股市領回的股息金額應在六、七千億元之譜。

台灣股票型基金7月獲利豐,95%勝過大盤,上櫃型基金是表現最佳類型,平均獲利18.61%,高於中小型的15.70%與科技型的15.49%,至於價值型以12.62%殿後;指數型ETF由於指數漲幅不大,以釘住指數為目標的操作策略,也無法有太多的表現,平均獲利5.05%。

各類平衡型基金平均月報酬率約2.21%至7.75%之間;組合型基金除投資台灣者尚有7.36%平均月報酬外,其餘跨國投資的類別,獲利平均僅1%上下;不動產證券化及金融資產證券化型基金,平均各下跌3.97%與3.07%,值得投資人注意。

年初至今,台股漲幅17.93%,還原息值後有20.77%的報酬,但台灣股票型基金平均獲利達39.73%。其中,國際第一基金績效以報酬率71.29%獨占鰲頭,新光店頭以及新光臺灣富貴各以67.40%和65.61%居二、三名;細分類來看,也是上櫃型(平均獲利50.10% )和科技型(平均獲利43.23% )最出色。

投資海外基金的亞洲和新興市場平均各有23%至35%漲幅,美、歐成熟市場的平均累積獲利則已降到個位數,安泰ING泰國以57.28%遙遙領先,元大亞太成長以35.92%居次;平衡型基金約有10%至20%的回報,但建弘中概平衡、元大雙盈、台新高股息平衡均有30%以上的累積績效;證券化基金較為弱勢,尤其金融資產證券化型基金平均竟有5.68%虧損,其中華頓美國浮動利率金融資產證券化基金單月下跌21.64%,年初以來下跌22.18%最慘。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