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戰爭之後 台灣NGO柬埔寨希望工程專題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2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馮昭金邊二十五日電)「國際化」是這些年熱門的品牌形象,標榜可達到國際化理想境地的商品熱賣,突顯人們的渴望。然而,國際化不應只是學英語、買國際名牌商品、模倣外國制度的「進口」行為而已?

富比士雜誌2006年公布好萊塢十大慈善捐款名人顯示,女星珊卓布拉克在九一一事件與南亞大海嘯過後,各捐款百萬元美金;卸任動作巨星、現任加州州長阿諾,捐助特殊奧運長達二十年;巨星保羅麥卡尼在南亞大海嘯後,捐款救災相當於新台幣六千萬元。

U2主唱波諾對於協助非洲解除債務與對抗愛滋出錢又出力,2006年還獲得時代雜誌風雲人物的肯定;美國脫口秀名嘴歐普拉專門幫助婦女與兒童,散播愛心不分膚色;去年富比士唯一上榜的香港華人影星成龍,成立基金會協助香港青少年,也捐款濟助南亞大海嘯難民。

不僅好萊塢明星的捐助不侷限在自己國家,世界首富比爾蓋茲的「比爾與瑪琳達蓋茲基金會」關懷對象遍及世界各地。這些名人共同透露的新訊息是,人道救援已國際化。

當國際化成為流行商品前,在沒有政府經費支援下,來自台灣民間自發的力量,已默默匯集愛心出口,在不同國度開展希望工程。

與台灣無邦交的柬埔寨,在留有戰爭痕跡的貧窮鄉村裡,也能看到來自台灣捐款興建而成的校舍,和以台灣捐款購買的教科書,窮孩子更因為有了來自台灣的助學金,可以實現上學的願望。

台灣深耕教育的成功經驗,讓台灣捐款人深知教育對和平重建區的重要。沒有利害的計算,台灣的非政府組織(NGO)憑藉真誠,在國際間行銷台灣。

走出台灣,透過人道救援機構眼看地球村不同角落的生活,那是一本地理,一堂公民課,更是一部活的世界史。


柬埔寨戰後十餘年,水電基礎建設仍欠缺,雨水為用水來源,邊境少數民族沒有集雨水設施,渾濁的河水成為生活用水。圖為孩童在河邊洗完澡,快樂地手舞足蹈。// 中央社


柬埔寨戰後十餘年,仍經常有貧民遭地雷炸傷成殘,無法工作,只好行乞。圖中行乞者無力購買拐杖,自行打造一支鋼筋般的沉重鐵拐。//中央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