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想:蔣介石的眼淚

司想
font print 人氣: 99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9月21日訊】蔣介石,曾被西方媒體評為遠東地區骨頭最硬的領導人,其性格堅強倔強,在日寇大舉入侵的時候奮起抵抗。在外國人看來,抗戰簡直是發瘋,可是他不畏強暴,寧肯戰死也不作亡國奴,其性格之堅毅可見一斑。尤其是抗戰前景最暗淡的時刻,連曾經的革命領袖汪精衛都投降了日本。其實汪精衛並不是一個怕死的人,他曾經刺殺清朝攝政王,也曾在獄中寫下「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壯烈詩句。在我看來汪精衛只是對抗戰喪失了希望,再加上對權利的慾望才走上了投靠日本的路,也許在他看來,他也是在救中國,不過他也許不瞭解或者說不願意相信日本人的奸詐與無恥,以為他能夠帶給中國人民和平——沒有奴役的和平,然而事實正好與他所想像的相反。
  
據蔣介石的二兒子蔣緯國將軍說,蔣介石那時候是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因為面對這麼強大的敵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能撐到什麼時候!而且沒有任何一點外援。在西北,有共產黨的軍隊在發展,在咄咄逼人;而國軍內部有許多軍閥的部隊,又不一定能指揮得動。他所受到的壓力是很大的……。
  
那時候是太平洋戰爭發生以前,日本人已經鎖死海岸線,中國的外援完全依靠滇緬公路。當時的日本竟要求英國人封鎖滇緬公路,向他們承諾:「你幫我切斷滇緬公路3個月,我就可以把中國擺平,到時候我們再一起攻擊希特勒……。」那時候我們被掐得簡直沒有辦法。
  
當時在重慶,深夜,蔣緯國經常聽到委員長在洗澡的時候,會長聲大叫,有的時候喊「天」,有的時候喊「媽」。他就是靠這樣的方式抒發自己的壓力。
  
儘管有這麼大的壓力,他也沒有屈服。可以想像他肩頭的擔子有多重,整個民族的命運都在他的肩頭。9.18的時候他在日記中曾經寫到「拼我一身,以報我總理,報我先烈,報我民族」,萬一失敗,那不是他一個人的事情,關係到整個民族的危急存亡。可是就在這種壓力下,他也沒有屈服,足見其性格之堅毅。
  
對於這麼一個堅強的軍人,我們很難想像他哭的樣子,然而正是「英雄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他哭了,嚎啕大哭,甚至哭的不能自已。那是在1928年7月6日,北伐軍各路總司令、各路總指揮在北平西山碧雲寺舉行祭典孫中山先生的祭靈大典。

蔣介石目睹孫中山遺容,忽然撫棺慟哭,馮玉祥、閻錫山也頻頻揮淚,全場氣氛非常哀傷,惟獨李宗仁在一旁肅立,沒有掉一滴眼淚。蔣介石哭了很久還未停止,馮玉祥只好走上去勸了許久,蔣這才止住了哭,將儀式完成。
  
祭典完成,蔣介石回到含青捨,對宋美齡說:「方祭告總理時,聞哀樂之聲大作,雖慾強抑悲懷,仍淚滿襟臆,體力幾不支矣!及瞻仰遺容,哀痛更不能勝。」
  
蔣介石,一個對於我們生於大陸的人來說,可以說是一直把他當作惡魔來看待的。我們的教科書裡面關於他的形容詞很多,比如什麼漢奸、叛徒、人民公敵等等,可是當我們瞭解了真實的歷史的時候才知道蔣介石是個什麼樣的人。大陸的輿論一直指責蔣介石不抗日,可是事實是他帶領國軍進行了8年艱苦的抗戰,在經歷了22次上百萬規模的大會戰和犧牲了300多萬軍人、200多位將軍之後,我們仍然沒有像波蘭、挪威、丹麥、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法國那樣屈服。而對於下令東北軍不抵抗的事,張學良也給予了澄清,是他下令,而不是蔣介石。對於許多澄清蔣介石的證據,我們已經養成了習慣——不相信的習慣,總是持著懷疑的態度。這也是拜中國的教育所賜,不過上面這些資料都是來源於中國官方的。
  
我們不妨用小人之心來猜測一下,蔣介石會不會是裝哭?對於歷史人物,總會有許多人有不同的看法,尤其是文化底蘊深厚的中國人來說更是如此。《三國演義》讀得多了,自然會對政治人物對號入座,所以猜測蔣介石是像劉備摔孩子一樣,認為他是顯示忠誠,收買人心。可是他對宋美齡是不會說謊的,從後面他們的對話中可以知道,他對孫中山先生的感情是真摯的。就像日後他的遺囑中說得那樣:余自束髮以來,即追隨 總理革命,無時不以 耶穌基督與 總理信徒自居,無日不為掃除三民主義之障礙、建設民主憲政之國家艱苦奮鬥。近二十餘年來,自由基地日益精實壯大,並不斷對大陸共產邪惡勢力展開政治作戰。反共復國大業,方期日新月盛,全國軍民、全黨同志絕不可因余之不起而懷憂喪志!務望一致精誠團結,服膺本黨與政府領導,奉三民主義為無形之 總理,以復國為共同之目標。而中正之精神,自必與我同志、同胞長相左右。實踐三民主義、光復大陸國土、復興民族文化、堅守民主陣容,為余畢生之志事,實亦即海內外軍民同胞一致的革命職志與戰鬥決心。唯願愈益堅此百忍、奮勵自強,非達成國民革命之責任,絕不中止!矢勤矢勇,毋怠勿忽。
  
對於三民主義,孫中山先生只是一個創造者,創造了這種學說,而蔣介石卻是這個理想的維護者和執行者。在1942年,蔣敦促美國率先自動放棄「對華不平等條約」,10月9日,美英兩國通知蔣,願意與中國談判締結新約。蔣在日記中寫道:「接獲美英自動放棄在我國治外法權,重訂新約之通告,此乃總理革命奮鬥最大之目的,而今竟將由我手中達成,中心快慰,無以言喻」。蔣介石是忠於孫先生和革命先烈還有我們民族的,正像他在1931年得知日寇侵略東北時的日記所寫的一樣「拼我一身 以報我總理! 報我先烈!報我民族!」。統觀他的一生,也確實實踐了他的誓言「敬遵總理遺囑、繼承總理之志、實行國民革命、至死不渝」!
  
而有意思的是,在祭靈大典的時候,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四個人對待孫先生的遺體的態度有著微妙的不同,可以說明四個人對孫先生、對國民革命、對民族都有著不同的心態。蔣介石撫棺慟哭、不能自已,他對孫先生和其他三個不同,比他們更深。而馮玉祥和閻錫山對孫先生恐怕沒有太大的感情,不過他們還有些人心在,所以被蔣介石感染,也流下了淚。讓人注意的是李宗仁的態度,他自始至終沒有掉一滴淚,從這裡可以看出來他對於三民主義,對於中國的感情不是很強。在後來的反叛國民政府的行動中,可以看出李宗仁其實內心深處只是軍閥的思想,對於如何忠於國家實在是不感興趣。打著抗日的旗號反蔣,其實是在干分裂國家的勾當,而且這一切也是和日本人勾結在一起的。
  
我知道的蔣介石的第二次哭,是1937年,在朱培德上將的葬禮上。這次留下了一張照片,照片中的蔣介石面容哀慟,官方說法是蔣介石對這位北伐、剿共盡心盡力的老將的去世感傷不已。
  
第一次哭,那是對孫先生的忠誠所致,其實更深層的是對民族的忠誠,而不單單是對孫先生個人的忠誠,第二次哭,那是對部下的愛護。待上以忠,待下以仁,蔣介石用眼淚洗刷了那些對他的污蔑言論。(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7月1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吳素柔台北十三日電)紀念解嚴二十週年,台灣教授協會、908台灣國運動等團體,十五日下午將拜訪台灣民主紀念館,遞交「移除蔣介石銅像」請願書,呼籲儘速移除獨裁者銅像,去除統治權威崇拜。
  • 今天是解嚴二十周年,台灣教授協會在台灣民主紀念館前廣場演出行動劇,呼籲儘速移除館內的蔣介石銅像,才能做到「心靈解嚴」,台灣民主紀念館由總務主任陳素芬接下請願書。
  • 民進黨主席游錫堃指蔣介石是「二二八元凶」,被蔣之孫、國民黨立委蔣孝嚴控告,台北地方法院昨審結,合議庭以「元凶」一詞可喚起民眾重視公共事務,且可受社會客觀評價及憲法保障言論自由等理由,判決無罪;本案還可上訴。
  • 我在上小學的時候,老師告訴我們:蔣介石是人民公敵,是獨夫民賊;國民黨是反動派。引領我們高唱《我們一定要解放台灣》…
  • 【大紀元8月27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全球摩天樓一棟還比一棟高,前不久還在興建中的杜拜塔才擊敗台北101大樓,成為世界第一高樓,如今日本一家建築公司想建在東京建造一座名為「X-Seed 4000」的摩天巨塔,這座仿照富士山形狀建造的超級建築4,000米高、擁有800層樓、可住100萬人,建成後將比富士山還要高出213米。
  • 內政部長李逸洋今天表示,行政院核定內政部所提「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修正草案,刪除先總統蔣公誕辰紀念日及先總統蔣公逝世紀念日規定,並在今天發布施行。他指出,在追求國家轉型正義之際,這些紀念日是威權時期產物,對於功過具爭議的蔣介石,不宜再以國家紀念日紀念。
  • 位於重慶南岸區的黃山蔣介石官邸,是重慶市重要的抗戰歷史文化保護地,已於2005年修成了一個博物館。如今南岸區政府意將其交給重慶交通旅遊集團開發,該館八十餘名員工,為保全這極具教育意義的文物,從七月起即開始抗議區政府違反《文物法》,至今已一個多月。
  • 美國反對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公投,總統陳水扁今天接受專訪被詢問是否擔心引起反美氣氛表示,「我也不希望看到有一天會這樣」,他也曾向美方說,如果大家對你們有意見,這很傷害感情。他也說,美國當時可支持獨裁軍事蔣介石政權,現在卻對民選政府這種態度,不應雙重標準。
  • 蔣介石一生都在為「一個中國 」而奮鬥,但是中共並不能容忍他,更不會感謝他,而是時刻都在想著推翻他,甚至在肉體上消滅他。民進黨的誕生就是中共當年為了反對蔣介石而鼓動出來的,這我早年在大陸時就有所聞。後來我到美國遇到一個為了逃避國民黨迫害而移居美國的民進黨員,他向我證實了這一點。早年民進黨的活動經費,大半都是來自中共。沒想到世事難料,民進黨最後竟然演變成中共的對立面。
  • 假如你撿到金子,你會怎麼辦?現代人如果被問到這句話,心裏的第一個念頭恐怕就是想趕緊稱一下這金子多重:黃金每克175元,這麼多金子換算成人民幣就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