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中研院研發新藥零流感 動物實驗效果好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2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蓉台北二十七日電)為有效預防治療流感,由台灣大學化學系教授方俊民和中研院院長翁啟惠所領軍的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口服劑「零流感」,同屬流感病毒的神經醯胺酶抑制劑,實驗顯示相較於克流感有超越性治療效果。

方俊民指出,這項藥物在動物實驗階段有突破性的發現,下一步就是人體實驗,至於何時可以上市仍不確定。

目前已知可預防或治療流感的藥物有四種,其中「金剛胺」 (Amantadine)及「金剛乙胺」 (Rimantadine)屬預防與治療A型流感的M2離子通道阻斷劑,但都會有嚴重的副作用和抗藥性的問題。

「克流感」 (Tamiflu)及「瑞樂沙」 (Relenza)則可抑制流感病毒的神經醯胺酶(neuraminidase),也是目前大眾較熟悉的藥物。「瑞樂沙」為吸入式的鼻腔噴劑,「克流感」則為常用的口服型感冒藥。但是近來相繼有醫療報導指出禽流感病毒對「克流感」產生抗藥性的案例,也陸續發現有孩童產生夢遊等嚴重的副作用。

因此,方俊民和中研院團隊認為,治療流感新藥的研發刻不容緩。

目前團隊研發的「零流感」在酵素的實驗,該藥物在抑制流感酵素活性上比「克流感」強十九倍;在細胞實驗則好上七倍。

「零流感」是一種環己烯磷酸化合物,它的結構類似「克流感」, 也就是將「克流感」化學結構內的羧酸基團 (carboxyl)以磷酸基團 (phosphonate)取代。由於「零流感」與流感病毒的神經醯胺酶內的三個精胺酸 (arginine)產生多重的氫鍵吸引力,使流感病毒酵素的活性降低,從而抑制住病毒感染。

另外方俊民指出,令人振奮的另一發現是,將實驗用的小白鼠注射足以致死劑量的流感病毒,然後再服用「零流感」或其二乙酯衍生物後,這些小白鼠都康復了,這個現象之所以讓化學家們訝異,是因為一般認為磷酸類化合物的極性高而無法穿透細胞膜,所以未曾用來作口服的藥物。

實驗數據證明「零流感」在人類流感H1N1的治癒率及平均壽命延長率都遠超出「克流感」。而針對重組H5N1病毒感染的禽流感,也有相當的效果。在一批注射A型流感病毒H1N1的小白鼠,於毫無治療之下,五天後全數死亡;若服用「克流感」,則七天後仍有四成的小白鼠還活著,但在十四天後仍然不治,然而服用相同劑量「零流感」小白鼠,十四天後仍有五成的存活率。

這項新的研究突破成果,將於本期美國化學學會的期刊JACS (Journal of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發表,並已先於該刊物的網站刊登(http://pubs.acs.org/cgi-bin/abstract.cgi/jacsat/asap/abs/ja073992i.html)。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