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漁業署持續加強鰻魚上市前在池監測輔導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六日電)漁業署在鰻魚上市前檢測發現有七項次有少量「恩氟奎林羧酸」殘留,結果報載成了「鰻魚有毒」。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強調,今年前七個月高達5760項次的檢測,僅發現七項次,且殘留程度低於日本的檢測容許值,民眾大可安心食用。漁業署對於報載內容非常不以為然。

漁業署指出,漁業署基於產業輔導立場,為強化養殖漁產品源頭管理,年度均針對未上市9種主要養殖魚種,進行16項藥物殘留檢驗。

依今年1至7月藥物殘留檢測結果可知,除極少數鰻魚及鱒魚有微量藥物殘留檢出外,餘其他漁產品均未檢出任何藥物殘留;其中有關鰻魚僅於恩氟奎林羧酸檢測項目遭檢出有7項次含有少量殘留,以全部檢驗5760項次計,整體合格率高達99.88%,結果顯示台灣養殖漁民經輔導已普遍不使用違規藥物。

漁業署指出,本次有極少數鰻魚遭檢出微量藥物殘留,鰻魚以外銷日本為主,而日本對魚類恩氟奎林羧酸的檢測容許值為10ppb。換言之,這次漁業署檢出7件鰻魚有2.59到9.68ppb藥物殘留,仍低於日方檢測容許值,民眾大可放心採買國產鰻魚。

漁業署發布新聞稿表示,漁業署9月3日網站公告檢測結果標題上已列明為「上市前之檢驗」、「16種藥物殘留檢測項目」等,並未加註「毒魚」字樣。

新聞稿指出,中國時報9月4日未秉客觀謹慎立場強調漁業署所檢測檢體為未上市在池樣本,及呈現檢測母體等重要完整資訊,反以扭曲誇大不實、聳動駭人的標題「漁署警告:鰻魚有毒」報導,造成消費大眾恐慌,並導致鰻魚產業發生重大影響,已悖離媒體實事求是客觀傳播訊息之精神,實屬不妥。

漁業署呼籲消費者不必過於恐慌,大可安心食用,漁業署期望養殖業者再努力,遵守停藥期規定,禁止使用違禁藥物,生產符合國人期待高品質與衛生安全的養殖漁產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