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海難增加:散裝貨輪需求旺.老船菜鳥上陣.冒風險所致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16日訊】(據中廣新聞彭群弼報導)清晨台中港外海又傳出一起疑似船難意外,一艘巴拿馬籍貨輪所拖帶的平台船斷纜,這也是今年以來在台灣周邊海域所發生的第三起海難事件,如果加上去年在基隆外海的印尼籍礦砂船沈沒,合計已經有四起事件。對此,資深航政官員表示:觀察天候狀況,與往年的冬天並沒有太大的差距,研判可能的原因包括:國際散裝海運運價大漲,散裝貨輪奇缺,許多老舊船隻紛紛披掛上陣,再加上雇用缺乏經驗的船員,才會發生海難頻傳。

東北季風增強,氣象局持續發佈強風特報,海難事件卻是一件接著一件,繼前兩天發生在台中外海的大佶輪沈沒事件,清晨又傳出一起疑似海難事件,交通部航政司表示:目前尚未接獲通報,根據初步資訊顯示:應該是一艘巴拿馬籍貨輪拖帶平台船時,可能風浪太大導致拖帶的纜繩斷裂,平台船在海上漂流,並未傳出有船員受困。

初步統計,如果連同這一起事件,從去年底開始,已經先後出現了四起海難事件:包括去年11月27號米塔颱風期間,一艘巴拿馬籍礦砂輪在航行至基隆外木山海域附近時沈沒,只有一人生還。今年初一艘搭載大陸漁工的漁船與貨輪發生擦撞62生還,7人失蹤。

有資深的航政官員分析指出:這兩年受到原物料需求強勁影響,國際散裝海運價格大漲,以往被視為賠錢貨的散裝貨輪,突然搖身一變,成了當紅炸子雞,船東眼中的搖錢樹,許多閒置的老舊貨輪,也紛紛披掛上陣,再加上缺乏船員,因此狀況不佳的老船,配上沒有經驗的水手,發生事故的機率也就增加了。運

觀察兩起貨輪沈沒事件,船隻下水的服役時間都在1970年代,都是將近30年的老船,大佶輪上獲救的大陸籍船員,不少人都是第一次出海,或多或少印證了這樣的看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