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新疆文物大展開箱 揭開絲路傳奇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淑芬台北2日電)國立歷史博物館6日起至明年3月15日推出「絲路傳奇–新疆文物大展」,今天舉行「天王踏鬼俑」、「營盤主人服飾」等四件展品開箱儀式,珍貴千年古物,吸引眾人目光。

新疆文物大展150件展品空運來台,下午進行開箱儀式,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文物局、考古所等專業人員協助「天王踏鬼俑」、「營盤主人服飾」、「舞伎圖」、「獅形金牌飾」等四件古文物開箱儀式。

營盤遺址發掘成果被評為1997年10大考古新發現,「營盤主人服飾」是漢晉時期古物,於遺址15號墓所發現,由箱式彩繪棺木中出土的男子身穿紅地對人獸樹紋雙面袍,材質是西方製造的細毛織物,花紋為古希臘風格,並戴塗白色麻製人面形面具,額頭覆蓋金箔。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考古所考古部副研究員張鐵男表示,男子出土時全身已腐朽,但衣物保存得很好,因新疆環境乾燥,衣物顏色鮮豔未褪色,毛製品放於密封棺木可以保存很好,殉品及衣物罕見,因而推測男子是貴族或富商。

「天王踏鬼俑」在1972年從吐魯番阿斯塔納206號墓出土,巧妙結合彩繪與泥塑,是當代的墓葬「守護神」,置於墓室門外,保護墓主。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保管部主任艾尼瓦爾表示,中國大陸各地發現的唐代俑很多,但是這是唯一的木雕天王踏鬼俑,可說是古代藝術瑰寶,透過30幾塊木雕拼接而成,色彩豔麗、花紋圖案多樣,敷上厚重彩繪。

「舞伎圖」是1972年於吐魯番阿斯塔那230號墓出土的唐代絹質屏風畫,共出土六幅,是中國大陸發現最早有確切年代,並以婦女生活為題材的絹畫作品,人物臉部運用暈染技法,展現嬌嫩膚色,反映唐代仕女畫細密絢麗風格。

「獅形金牌飾」是青銅時代古物,由烏魯木齊阿拉溝30號墓出土。艾尼瓦爾表示,動物形牌飾是北方草原民族常用的飾品,以整塊金箔搥打,壓出雄獅撲食的作品。


「絲路傳奇-新疆文物大展」展出文物2日開箱,圖為吐魯番阿斯塔那 206號墓所出土的「天王踏鬼俑」,這項展覽 6日起將在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行。//中央社


「絲路傳奇-新疆文物大展」展出文物2日在國立歷史博物館開箱,圖為新疆吐魯番地區阿斯塔那古墓群張禮臣墓所出土的唐代舞伎圖。//中央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