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普遍虧損 不少券商傾向不發年終獎金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7日報導】-年終獎金專題報導系列之一(中央社記者邱國強台北7日電)「有工作就不錯啦,還年終獎金咧」,一位券商研究員無奈地說。台股腰斬過半,證券業普遍虧損,不少券商傾向今年不發年終獎金,員工看在眼裡,也只能默默承受。

以金融業員工為主力客戶的車商業務主管林先生感受頗深。他說,當年行情好,一個農曆年就能接到近40張券商員工的訂單。今年,連向他要產品型錄的電話和電郵都沒有,反倒有營業員託他賣車以求週轉。

國內多數券商每年會發出13或14個月的固定薪資,多出來1到2個月的薪資則分在三節發放,在黃曆新年發放者常被稱為「年終獎金」;但員工在意的,其實是過年前會加發的「績效獎金」能有幾個月。

「哪來的績效?有些分公司每天一開門,就賠掉幾萬、幾十萬」,一位上市券商主管說,每家分公司每天營業額要有新台幣 1億元,才能打平,如今一天剩不到一半,自辦融資也接近腰斬,每天看到報表,只能搖頭嘆氣。

去年台股兩度挑戰萬點未果,但各有一波2000點上下的行情,使券商去年平均每股稅後盈餘(EPS)攀升到1.61元,年終的績效獎金因此不差,多在2到4個月間。

當然,這還是不能和當年台股攻上1萬2千點時,傳說如神話般的50個月相比。

今年則不同。最近,券商圈內相互詢問的熱門話題之一,從「你們今年獎金發幾個月」,漸漸換成「你們今年發不發獎金」。

員工私下透露,問到後來才曉得,不少券商因為嚴重虧損,今年傾向不發績效獎金。

為了面子,券商一概否認不發獎金,不是說「發多少還沒決定」,就是說「大概比去年少」。

一名券商高層主管倒是坦白地私下反問,今年賠這麼多錢,「去哪裡生年終獎金,你來告訴我」。

「當年,券商裡多的是一、兩年就換車的人呢」。林先生說,10多年前有位營業員,一週內就向他買了2輛同型進口車,單價超過150萬元,原因是,第1輛車才開一星期,就因為和客戶吃尾牙喝醉酒撞壞了,於是再買一輛。

2005年,國內券商平均每股稅後盈餘創下0.33元的低點,「今年可能會更低哦」。券商研究員邊牽著機車邊說,機車修起來和汽車一樣貴,想換腳踏車,新車卻和機車一樣貴,要是沒有年終獎金,「換車?換公車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