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北市228音樂會 禁歌街頭的流浪首次演出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郭美瑜台北二十二日電)今年是二二八事件六十一周年,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將於二十六、二十七日在城市舞台舉辦紀念音樂會,市立國樂團將演出台灣首曲禁歌「街頭的流浪」、歌仔戲國寶廖瓊枝也將現場清唱三曲,台北二二八紀念館則於二二八當天舉辦特展,另將收錄1930年代歌曲製成CD,預計今年發行。

文化局長李永萍今天表示,北市府今年舉辦的二二八紀念活動,將以「尊重台灣史」的觀點出發,以「愛.和平.二二八」音樂會與「希望重生.迎向陽」藝術特展回顧歷史。

紀念音樂會將由市交及市國以音樂劇場形式演出十六首曲目,結合影像,以年代呈現,由1930年代大稻埕的「歌舞昇平」揭開序幕,「大稻埕進行曲」、「雨夜花」、「望春風」,展現台灣人有系統的接觸西方文明;1940年代的「收酒矸」、「搖嬰仔歌」、「台灣光復紀念歌」,則道出台北經歷空襲與光復的轉折。

文化局指出,台灣第一首禁歌「街頭的流浪」被禁後,七十年來未曾公開演唱,文物收藏家林太崴提供黑膠唱片,才讓失傳的歌曲有機會公開;見證二二八歷史的歌仔戲國寶廖瓊枝,也將以傳統的歌仔戲曲填寫「歌仔的懷念」現場清唱。

文史工作者莊永明表示,1930年代的歌曲反映台灣當時的社會現實,例如「街頭的流浪」,寫下當時景氣差,「薪羅回去吃自己」的嘆息,「補破網」則唱出漁人找工具補網,及盼望日後別再補網的心情。

另外,莊永明說,「杯底不可飼金魚」被禁至今,明年將滿六十年,這首反映認同土地的歌曲,現在卻被拿來做為把酒言歡的歌曲。他認為,聽歌、讀歌,也是了解大時代的一種方式。

對於二二八歷史事件成為族群、黨派的心結,文化局也安排市立交響樂團演出王昶雄作詞、呂泉生作曲的「結與結」,及馬偕博士作詞的「最後的住家」,為二二八歷史下註解。

同時,文化局表示,林太崴提供珍藏的1930代黑膠唱片數首歌曲,其中包括「大稻埕進行曲」、「算命先生」、「咳加拉將」等反映時代歌曲,市府已陸續洽談版權,將於今年配合書籍,以CD方式發行,讓民眾了解1930年代的台灣社會。

至於二二八當天於台北二二八紀念館開展的特展,二二八受難家屬廖德政提供罹難父親廖進平學成回國的畫作;阮美珠以乾躁花、相片,及假髮創作花藝作品,她說,假髮象徵找不到屍首的二二八受難者,也是對罹難者的一種緬懷。

策展人廖德政的兒子廖繼斌指出,二二八事件六十周年後,各界還舉辦各項紀念活動,今年光是北市府及中央共有五場音樂會,可能因為今年是選舉年。不過,他認為,二二八家屬應走出自己的人生,別再成為悲傷的附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