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4~9月腸病毒流行期 0~5歲童特別注意

人氣: 34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24年05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賴玟茹台灣台北報導)目前國內正處於腸病毒流行期。醫師31日說明,腸病毒喜好高溫環境,多好發於夏季,9月前都不可掉以輕心,患者會出現口腔特定位置潰瘍或手腳有水泡等症狀,0~5歲孩童與免疫力、抵抗力較弱者應多留意。

據衛福部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週(5月19~25日)門急診就診計1萬5,180人次,較前一週17萬888人次下降15.1%,惟仍處流行期,研判國內疫情傳播風險持續,病例數與去年同期(3例)相當。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小兒科主任杜戎玨表示,腸病毒喜歡高溫的環境,一般好發在夏季與初秋,但因台灣地處熱帶及亞熱帶,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傳染或病例聚集情形,高峰期多落在每年4~9月,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杜戎玨說,腸病毒因感染人體時主要會在腸道內繁殖,因而命名為「腸」病毒,但它並非以腸胃道症狀為主要疾病表現,且大多好發於10歲以下小孩。

談到腸病毒與其他腸胃炎病症的病毒感染差異,杜戎玨說,雖然傳染途徑相同,但其他腸胃炎病症的病毒感染大多以肚子痛、腹瀉等腸胃道症狀為主,若是感染腸病毒,會出現口腔特定位置的潰瘍或手腳有水泡等症狀,尤其若有嘔吐現象要特別慎重,恐有併發重症疑慮。

持續昏睡、持續嘔吐與肌躍型抽搐為重症三大前兆,對於腸病毒感染病患,特別是0~5歲孩童與免疫力、抵抗力較弱者,應特別注意觀察,一有懷疑即應立刻轉送醫院。

杜戎玨說,腸病毒的傳染性極強,主要經由腸胃道(糞-口、水或食物汙染)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亦可經由接觸病人皮膚水泡的液體而受到感染。

杜戎玨提醒,家長應加強「預防勝於治療」觀念,除提高病識警覺,平時就要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勤洗手、做好咳嗽禮節、定期以漂白水清潔消毒環境及器物等。

他強調,成人外出或工作返家後,應先更衣再抱孩子;孕婦、新生兒及幼童盡量避免與病患接觸,降低病毒傳播的機會;注意居家環境的衛生清潔及通風;避免出入擁擠的公共場所;落實生病在家休息等措施,以降低感染風險。◇

責任編輯:林勤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