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肥胖症之臨床觀察與處置(上)

文/周彥君(復健醫學部物理治療師)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14日訊】肥胖是指體內有過多的脂肪,有許多方法來估計身體脂肪的分佈與含量,為了方便臨床使用,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使用「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簡稱BMI,單位為kg/m2)來界定肥胖。雖然,亞太地區由現有有限的體組成、糖尿病及流行病學等研究發現,應有不同的肥胖界定標準,以符合實際的需要,但目前的共識為:(1)肥胖:BMI≧25;(2)過重:23.0-24.9;(3)理想:18.5-22.9;而男性腰圍如果大於90公分,女性大於80公分,其健康危險性也增加。國內衛生署則公佈:(1)肥胖:BMI≧27;(2)過重:24.0-26.9;(3)理想:18.5-23.9;腰圍則採用亞太地區公佈的數值。

身體脂肪量過多,會造成生理功能明顯的變化,這些變化也與身體脂肪組織的分佈相關,例如:過多的脂肪組織堆積在胸腔壁及腹部時,會妨礙呼吸功能,而臟器脂肪的增加所造成的上半身肥胖,與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及胰島素過高(或胰島素阻抗)等疾病有關。

雖然流行病學資料顯示,肥胖與高血壓明顯有關,但致病生理機轉並不清楚,可能因肥胖易造成胰島素阻抗,並造成血中胰島素濃度升高,因此增加鈉離子在腎臟的再吸收,而使血中容積增加;再者胰島素濃度升高也會增加血管平滑肌中鈣離子的濃度,因而使血管阻力上升;此外,交感神經系統的活化及血中腎素濃度的增加,也是可能的致病機轉。

許多研究指出,肥胖與糖尿病及血脂異常關係最為密切,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可能為臟器脂肪組織釋放過多的游離脂肪酸進入肝門脈循環,導致胰島素阻抗及血中胰島素增高,進而引起高血壓、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等問題。肥胖病人之體內血液量增加及身體組織總需氧量升高,因此造成心輸出量增加,進而發生左心室擴張及肥厚,如果併發高血壓的情況時,則更容易發生心室肥厚。

胸腔壁及腹部有過多的脂肪組織會妨礙呼吸活動,特別是當肥胖病人躺平時更加明顯,此種因肥胖而導致呼吸功能的變化,在睡眠時更明顯。肥胖病人睡眠時常因肌肉張力降低及舌頭底部後垂,進而發生上呼吸道阻塞,甚至停止呼吸,因此更容易發生嚴重缺氧而造成心律不整。部分肥胖病人會因呼吸停止而驚醒過來,反覆干擾睡眠,造成白天嗜睡及精神不佳;同時持續有血氧過低、二氧化碳升高的情況,嚴重會導致肺動脈高壓,甚至發生右心衰竭,此時即稱為肥胖-低換氣症候群。

可能導致肥胖的原因或疾病

造成體重增加的因素,包括飲食、身體活動的型態及能量代謝的差異等,雖然可能受遺傳基因的影響,例如:有些兒童肥胖可能和一些特殊遺傳的疾病(如Prader-Willi syndrome)有關,但飲食、運動、生活型態與環境的影響是可改變的,因此必需要詳細評估。其他原因包括內分泌的異常及藥物的影響,如phenothiazines類、三環抗憂鬱劑、抗癲癇藥(如valproate及carbamazepine)和類固醇類藥物等,不過內分泌的異常並不常見,可能不到百分之一,因此除非有其他臨床症狀支持,否則不應只靠肥胖單一線索進行昂貴的內分泌檢查。此外,一份完整的藥物使用記錄,有助於了解肥胖的產生是否有受到藥物的影響。

肥胖對健康的危險性

並非所有肥胖病人都有立即的健康問題,因此必須檢查相關的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冠狀動脈心臟病、第二型糖尿病、高血脂、睡眠呼吸中止、退化性關節炎等。此外,吸菸、男性大於45歲、女性大於55歲或停經等,都是評估的重要指標,並沒有一套單一的實驗室檢查可以用在所有病人身上。實驗室常做的檢查包括血糖、血脂肪分析、尿酸、肝腎功能及心電圖等,糖尿病病人要加驗糖化血色素和微量尿蛋白,其他的檢查則視需要性而選擇,如睡眠腦波、運動心電圖、腹部、婦科或心臟超音波、肺功能檢查及X光攝影等。

情緒及行為

根據統計,減重病人中約有25-30﹪有明顯的憂鬱症或其他心理疾病,因此醫師於病史詢問時,必須瞭解每一個病人的情緒、睡眠、食慾、活動情形及飲食型態等,若有明顯的憂鬱症、焦慮症或飲食障礙症之疾病,則需要先治療再來規劃其減重計劃。◇ (待續)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