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貝德:中共撤彈 建立兩岸互信機制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28日訊】據自由時報駐美特派員曹郁芬/專訪 美國布魯金斯研究所中國中心主任貝德(Jeffrey Bader )今天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過去美國避談台灣問題,現在開始,美國高層官員應主動向北京提起台灣,鼓勵雙方對話。他也認為,在馬英九當選後,中國應撤除或凍結飛彈部署,並同意台灣成為世衛大會觀察員。

曾在美國貿易代表署、國務院及國安會任職的貝德,是華府知名的兩岸專家,甚為民主黨陣營所倚重。以下是訪談摘要:

問:華府一般如何看待馬英九當選後的美中台關係?

答:多數華府觀察家都樂見台灣總統當選人有一個務實且建設性的兩岸政策,馬英九提出一中各表做為兩岸復談基礎,過去台海兩岸已經接受了九二共識,目前是一個新起點,滿足了各方的期待。

中共不能杯葛台灣參與世衛

在台灣國際活動空間的問題上,連戰與胡錦濤過去達成了共識,我個人期待中國不要再反對台灣成為世衛大會的觀察員,因為中國沒有任何可說服人的理由,馬英九競選時承諾要讓台灣人民有更多國際活動空間,若中華人民共和國繼續在國際上杯葛台灣,這代表馬英九的路線與陳水扁路線沒有什麼差別,對台灣人民是一個非常負面的訊號,也就是無論如何,北京就是不讓台灣有國際活動空間,我會提醒北京要三思。

問:希拉蕊、奧巴馬與麥肯都發表了恭賀馬英九當選的聲明,不過我注意到奧巴馬是唯一呼籲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的。

答:北京應降低對台灣的軍事威脅,例如部署在東南沿海的飛彈可以撤除或凍結,兩岸可建立互信機制,互相通報軍事演習,互派觀察員。奧巴馬聲明比其他兩人都有深意,但互信機制的建立在華府也很多人支持,不是奧巴馬陣營獨有的看法。

未來美對台軍售應持續,但基於對中國軍力及威脅的評估,我期望馬會針對台灣各軍種領導人的要求做出回應,國民黨不再是在野黨,要對台灣的防禦負起責任。

問:中共迄今不放棄武力犯台,有什麼理由要在馬當選後建立軍事互信機制?

答:中共目前的對台政策目標,應是說服台灣人民,中共共有意避開衝突,只要台灣不是積極追求法理台獨,兩岸關係應趨和緩;如果中國希望保持對台武力威脅,軍事透明化對中就沒有意義,但現在北京應該傳遞一個不同的訊息給台灣人民,這也是對北京意圖的一個測試,到底北京要不要台海維持一個和平的環境?

問:台灣產生一個新政府之後,美台的當務之急是什麼?

答:由於台北不斷製造意外,華府的決策階層有很長一段時間對台灣政府沒有信心,所以馬英九未來不再給美方意外是很重要的,美台之間的高層對話很重要,老布什總統曾派內閣官員訪台,克林頓政府也援例進行,反而小布什政府沒有派閣員訪台,但我不認為這反映了他對台灣的看法,主要是美台政府之間互動不佳。

美台國安高層必須持續對話

我認為,美台高層對話應根據議題和需要來進行,美國不應自我設限說有些官員階層太高,不適合訪台,只要有需要,交通、能源或商務部長都可以去;而且雙方國安會階層的對話絕對有必要繼續進行,相信明年選出的美國新政府也應會持續。

美台國安高層對話,在克林頓時代是秘密溝通管道,如果美台派出的代表都有管道直達總統,受總統信任,這個對話就非常有用,過去的經驗正是如此,尤其許多人都宣稱代表總統或自己的政府,很容易造成訊息的混亂。

我相信未來美國新政府的兩岸政策仍有延續性,但台海兩岸本身卻未必有延續性,很多變化可能發生。未來幾年,台海兩岸才是推動兩岸關係的動力,主要的創意和改變會來自台灣和北京,華府基本上會是一個觀察者,也會不斷鼓勵兩岸走向更密切的關係。

馬就職演說勿讓北京開條件

問:你認為馬英九在5月20日的就職演說應該包括哪些訊息?對美台關係和兩岸關係會有正面作用?

答:希望馬英九利用就職前廣泛與各界諮商,對北京而言,馬英九應強調這是一個新時代的來臨,兩岸應跨越過去六十年的困境而向前行,中國應展現更大的善意;二是馬的不統不獨不武「三不政策」是務實的長遠政策,但可以用更積極正面的方式來陳述,不過馬應避免在演說中給北京開條件,造成對北京挑釁的印象。

對於美國而言,馬英九應重建互信,強調未來不再有意外,且強調台灣對美日等傳統亞洲夥伴的重視。畢竟美台之間的關係非常深厚,雖然內政才是演說的重點,但馬有許多國際聽眾,而且日本對馬英九還有疑慮。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