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贝德:中共撤弹 建立两岸互信机制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28日讯】据自由时报驻美特派员曹郁芬/专访 美国布鲁金斯研究所中国中心主任贝德(Jeffrey Bader )今天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过去美国避谈台湾问题,现在开始,美国高层官员应主动向北京提起台湾,鼓励双方对话。他也认为,在马英九当选后,中国应撤除或冻结飞弹部署,并同意台湾成为世卫大会观察员。

曾在美国贸易代表署、国务院及国安会任职的贝德,是华府知名的两岸专家,甚为民主党阵营所倚重。以下是访谈摘要:

问:华府一般如何看待马英九当选后的美中台关系?

答:多数华府观察家都乐见台湾总统当选人有一个务实且建设性的两岸政策,马英九提出一中各表做为两岸复谈基础,过去台海两岸已经接受了九二共识,目前是一个新起点,满足了各方的期待。

中共不能杯葛台湾参与世卫

在台湾国际活动空间的问题上,连战与胡锦涛过去达成了共识,我个人期待中国不要再反对台湾成为世卫大会的观察员,因为中国没有任何可说服人的理由,马英九竞选时承诺要让台湾人民有更多国际活动空间,若中华人民共和国继续在国际上杯葛台湾,这代表马英九的路线与陈水扁路线没有什么差别,对台湾人民是一个非常负面的讯号,也就是无论如何,北京就是不让台湾有国际活动空间,我会提醒北京要三思。

问:希拉蕊、奥巴马与麦肯都发表了恭贺马英九当选的声明,不过我注意到奥巴马是唯一呼吁两岸建立军事互信机制的。

答:北京应降低对台湾的军事威胁,例如部署在东南沿海的飞弹可以撤除或冻结,两岸可建立互信机制,互相通报军事演习,互派观察员。奥巴马声明比其他两人都有深意,但互信机制的建立在华府也很多人支持,不是奥巴马阵营独有的看法。

未来美对台军售应持续,但基于对中国军力及威胁的评估,我期望马会针对台湾各军种领导人的要求做出回应,国民党不再是在野党,要对台湾的防御负起责任。

问:中共迄今不放弃武力犯台,有什么理由要在马当选后建立军事互信机制?

答:中共目前的对台政策目标,应是说服台湾人民,中共共有意避开冲突,只要台湾不是积极追求法理台独,两岸关系应趋和缓;如果中国希望保持对台武力威胁,军事透明化对中就没有意义,但现在北京应该传递一个不同的讯息给台湾人民,这也是对北京意图的一个测试,到底北京要不要台海维持一个和平的环境?

问:台湾产生一个新政府之后,美台的当务之急是什么?

答:由于台北不断制造意外,华府的决策阶层有很长一段时间对台湾政府没有信心,所以马英九未来不再给美方意外是很重要的,美台之间的高层对话很重要,老布什总统曾派内阁官员访台,克林顿政府也援例进行,反而小布什政府没有派阁员访台,但我不认为这反映了他对台湾的看法,主要是美台政府之间互动不佳。

美台国安高层必须持续对话

我认为,美台高层对话应根据议题和需要来进行,美国不应自我设限说有些官员阶层太高,不适合访台,只要有需要,交通、能源或商务部长都可以去;而且双方国安会阶层的对话绝对有必要继续进行,相信明年选出的美国新政府也应会持续。

美台国安高层对话,在克林顿时代是秘密沟通管道,如果美台派出的代表都有管道直达总统,受总统信任,这个对话就非常有用,过去的经验正是如此,尤其许多人都宣称代表总统或自己的政府,很容易造成讯息的混乱。

我相信未来美国新政府的两岸政策仍有延续性,但台海两岸本身却未必有延续性,很多变化可能发生。未来几年,台海两岸才是推动两岸关系的动力,主要的创意和改变会来自台湾和北京,华府基本上会是一个观察者,也会不断鼓励两岸走向更密切的关系。

马就职演说勿让北京开条件

问:你认为马英九在5月20日的就职演说应该包括哪些讯息?对美台关系和两岸关系会有正面作用?

答:希望马英九利用就职前广泛与各界咨商,对北京而言,马英九应强调这是一个新时代的来临,两岸应跨越过去六十年的困境而向前行,中国应展现更大的善意;二是马的不统不独不武“三不政策”是务实的长远政策,但可以用更积极正面的方式来陈述,不过马应避免在演说中给北京开条件,造成对北京挑衅的印象。

对于美国而言,马英九应重建互信,强调未来不再有意外,且强调台湾对美日等传统亚洲伙伴的重视。毕竟美台之间的关系非常深厚,虽然内政才是演说的重点,但马有许多国际听众,而且日本对马英九还有疑虑。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