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您一个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良方

杨纪代
font print 人气: 27
【字号】    
   标签: tags:

身为现代女性的一员,要想工作和家务共容、事业与家庭兼顾,诚非易事!再加上物质利益上的冲突、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教育子女的种种问题等等,经年累月搞得你心力交瘁、疲惫不堪,更不知从何下手改善局面,只能年年难过年年过,日日发愁日日烦!其实要解决一切困扰并不难,就看你的观念能否改变、你的心态能否接受罢了!

在社会上浮沉久了,你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人人都自以为是,个个全不愿改变。要想改变别人简直难于上青天!所以和上司、同事、邻居或家中成员关系紧张,整日里处于备战状态,哪怕是对孩子教育也常常火冒三丈。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其实每个人都不想造成这种状态,所有的心都不愿出现这种危机。可是,无计可施、无可奈何!今天咱们来服一帖化解的良方,打一管纾缓的针剂!既然改变别人太难了,咱们来个反其道而行:“改变自己!”,你将发现在你改变自己的同时,对方也会跟着改变,才能获得真正的和谐相处!

您别苦笑,也别不敢相信。行的!请试一试!因为您的心态、您的意志、您的观念全由您掌控,只要您肯,只要您愿意,只要您放得下那些攸关面子、丢脸……的顾虑,那就一定成!今日一时的委曲与不平,换来的却是对方满心的钦佩与感动。而您得到的却是内心的平和、宁静与轻松!境由心转,您观念与作法的改变,就能带动对方也朝向良性的一方前行,因为人天生都具备着善良的本性。不信?瞧瞧下面的故事:

江苏兴化县有个叫马文安的商人,识书习礼。他的妻子吴氏,聪敏貌美,擅于打理家务,只不过有些傲慢,怨心较重,因此,婆媳之间经常发生龃龉。每次马文安回家,婆媳二人都在他面前,互相诉说对方的不是。婆婆说媳妇不孝,媳妇说婆婆不仁,双方各执一词,这让马文安真是左右为难。马文安知道妻子不愿遵从母亲,于是想了一个办法,让妻子感悟自己的过失。

有一天,吴氏又开始向马文安诉说婆婆的不好,马文安便安慰道:“老母亲啰唆,我也知道,我已经想好了,我要带你到外面去住。只是亲友外人不知道母亲难侍奉,我们如果突然背亲离家,难免要受人家指责,所以我劝你暂时忍耐一二个月。在这期间,你一定要任劳任怨,尽心侍奉,让亲友们都知道你很孝顺,说母亲不好,然后咱们再搬出去。这样就可以避免旁人说三道四了。

吴氏听后,还是面露为难的样子。马文安又说:“很快咱们就要到外面居住了,在这短暂的几十天工夫,你就权当她是咱们的宾客,对她进行殷勤的款待,又有什么为难呢?”

吴氏于是答应了丈夫。从此对待婆婆就和颜悦色,曲意承欢。作婆婆的见媳妇脾气已改了,凡事都能顺从自己,心中快慰之余,也就对其倍加体谅。结果以前的日常摩擦没有了,变得和睦了。

过了些天,马文安见吴氏并不像从前那样对他诉说婆婆的不是,故意问她:“近来母亲对你怎样啊?”吴氏说:“比以前好点了。”马文安又对她道:“她既然略微好点了,你应该更加谨慎侍奉,务必要使她的不仁、你的孝道,让众人都知道,那样我才可带你到外面住呀。”吴氏听了,唯唯答应。

这样,又过了些时日,马文安再问吴氏:“老母对你怎样?”吴氏回说:“现在婆婆待我很好,我不再想离家别居了。我很情愿常在她老人家的身边,替你尽人子应尽的孝道。”

文安道:“我的本意就是要你肯尽孝道呀,并不是真的要你离家别居。现在我将我的本意,同你说穿了,你便知我的苦衷。你从前对我诉说老母的啰唆难侍奉,我早就明白,这是你没有照顾好老人的关系。但当时你在气头上,心中只知别人的不是,根本不可能想到自己的错处,我若明说你的不是,你一定不肯承认。要你曲意奉承老母,这更是你所办不到的。所以我在万不得已的情形之下,只好以善巧方便的办法,使你暂时忍耐,曲意谨事,来改变你心中的傲慢,我并不是喜欢用手段来欺骗你啊。”

还告诉她:‘古人说的:“会做媳妇没恶婆”,实在是经验之谈啊!从今以后,我希望你待人接物,务必要反省自己,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切不可总是责怪他人。古人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处世是这样,何况是侍奉父母尊亲呢?’并借机给她讲了父母恩德的重大,以及自古以来孝子贤妇历尽艰苦,勤修孝道的事迹。

从此以后,婆媳之间关系非常融洽,人们都称赞他家为孝慈双美。

看了以上的故事,您一定感触良多,下次遇到让您困扰头疼的教育问题与人际关系时,不防先静下来看看可以先改变自己什么,不论是态度还是方法,相信您一定会处理圆满,从“心”获得快乐!@*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朝的李渔,他特别讲求艺术化、趣味化的生活,方方面面的安排,都能自出机抒,独具巧思,充满了别出心裁后的改变。下面看看节录自他《闲情偶寄》卷十一“器玩部”中“贵活变”的一段文字所表达的一些构思与看法:
  • 现在的孩子活在物欲横流的万花筒里,大手大脚,不知节俭为何物。不像我们老一辈的,小时穿补钉衣裤,生日有点预算才在饭里给加个红蛋,哪像现在,连蛋糕都吃腻了!如今开始品尝浪费过度的结果了,那就是全球能源短缺的危机了。自古以来,有德之士莫不推崇“俭以养德”。其实古人早早就以身作则,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典范——司马光敎子:
  • 当孩子常在您跟前抱怨老师偏心、不公、大小眼;甚至同学之间发生更大的纠纷而认为师长处置不当,造成自己的宝贝身心受创;或者您觉得某一项家庭作业家长无法配合而认为老师有意刁难……等等事件,您一定心血沸腾,立刻要找老师理论。贤明的家长,请稍安勿躁,想想这个故事的主旨何在。
  • 昨晚读的郑板桥全集中,<潍县(山东省潍县)署中与舍弟墨(作者的堂弟、郑墨)第二书>这封家书中有这样一段话突然闪现: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用正确而适当的方法),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悱恻(一定要老实忠厚、心胸悲悯),勿为刻急也(不可心浮气躁、待人苛刻)。……
  • 郑板桥的家书虽然仅留下十六通﹝封﹞,可是十六通展现出来的却是真挚可感的情操,以天地万物为心,抱着“民胞物与”的胸怀,关心民间痛痒,表现的是一份坦荡无私的爱。传说板桥装糊涂,偏狂骂世;读了家书,才知道他真是内行醇谨,老成而忠厚。
  • 几千年来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向以“孝”“悌”为本,所以有二十四孝的流传,有孝经的定本。从帝王将相、公侯贵胄到贩夫走卒、市井小民,全都身体力行,蔚为风气。人所做的一切,都是给自己做的,一切的后果全是回向给自身的,所以现在得好好考虑、得正确对待“老者安之”这个人生课题!
  • 一下子又想起自己过往的人生旅途上,曾出现过许多帮助自己而不望回报的陌生人,他们的善举在我心中留下了难忘的美好……我相信自己会继续努力的将这无私的爱延伸,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也希望老外会看到我们亚洲人的点点光芒……
  • 一群毕业超过了半个世纪的高雄中学校友,在他们奔波打拼退休之后,由总召陈辰武伙同当年班长刘树台,以及数位热心联系班友的同学,2016年终于把失联了半个世纪之久的同学们聚集,召开了毕业后的首次同学会,人数虽不到当年班上的一半,在迟暮之年可以彼此分享过往的奋斗人生,把手言欢,也是非常愉快的事情。
  • 我想对二十年前的我说,谢谢你当初没有放弃,坚持下来,我才能提笔书写今天的岁月静好。当初你的性格决定了命运,现在我明白,认知同样决定命运。
  • 感恩创造奇迹,昏睡四年的植物人成为镜头前耀眼的明星。从瘫痪到舞林高手,她是如何做到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