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濕地如自然淨水器 讓臭水變清溪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4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吳仁捷/板橋報導〕人工濕地不僅具備生態保育與戶外教育功能,對於減少每年流入大漢溪污染水源,也可發揮天然過濾系統功能,最終希望達到復育大漢溪河廊生態濕地生態願景。

台北縣長周錫瑋說,台北縣從九十六年起,分三年時間在大漢溪、淡水河等流域,施設廿座人工濕地,計畫廿座濕地完工後,可達到總面積達三百廿餘公頃、每天處理卅萬噸民生污水目標。

周錫瑋說,施設人工濕地不僅為縣民增加遊憩新綠地,減少河川污染源,濕地群自然淨化系統運作時,完全不需耗費能源,復育植栽還能吸收二氧化碳,產生氧氣,來到綠地遊憩的民眾看見政府帶頭落實減碳,關懷暖化議題,也會思考如何以個人力量減緩暖化,讓美好環境永續發展。

水利局高灘地工程代理處長林宏政說,每座濕地堪稱一座自然淨化系統,由五大核心單元區域配置而成。

以鹿角溪濕地為例,樹林地區生活污水流經鹿角溪自然淨化系統後,每年可消減大漢溪流域三百廿七噸生化需氧量(BOD )、兩百九十五噸總懸浮固體(TSS )及一百一十八噸氮系營養鹽(臭味 )等三大污染源,消減率最高達到七十六%,流出濕地注入大漢溪的水質均低於相關放流水水質標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