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新莊老街巷弄講古 牆上瞧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6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鄭淑婷/專題報導

有百年歷史的新莊老街,與歷史古蹟慈祐宮及武聖、文昌等廟宇相輝映下,成為台北縣重要的觀光重地之一,在數百公尺的廟街巷弄內,現代化的數字巷弄,藏著老一輩人賦予的有趣名稱,不僅代表著昔日老街生活特性,也反映出民間喜愛以職業、特徵替人、地命名的習慣,如今巷弄物換星移,只剩下市公所設置的解說牌,依稀可窺見早年的風華。

早年水運繁榮,新莊老街位於大漢溪畔,自成一個商業中心,不同的商業、文化型態各據一隅,在街道巷弄名稱尚未發達之際,居民就直接以各種職業特性,為巷弄取名,根據新莊市志記載,老街沿線巷弄,過去有細姨街、摸乳巷、土車間、戲館巷、鹽館、挑水巷、米市巷、豬哥巷、鹹菜巷等名稱。

新莊市公所六年前,在尚存的巷弄口設置解說牌,讓數字化的巷弄重新有了故事,現今新莊路三五九巷,就是早年的戲館巷,市公所表示,老街過去相當繁華,節慶都有戲班演出,三五九巷有不少歌仔戲、布袋戲班進駐,還有師傅教學,著名的小西園布袋戲也曾在此巷弄駐足。

新莊路三八七巷是過去的米市巷,市公所表示,老街曾是米糧中心,三八七巷裡頭開了不少糧行,商船靠港後就可看到苦力挑米穿梭巷弄,米市巷之名不脛而走。

新莊路二七八巷的挑水巷,也顯見尚未有自來水的年代,居民只能到圳溝挑水使用,也出現僱人挑水、賣水行業,挑夫挑水往來圳溝、老街之間,很多人都從二七八巷走過,讓狹小的巷弄有了挑水巷之名。

隨著水運沒落、產業轉型,不少巷弄如今只剩名稱,產業都已消失,有的甚至連巷子都不見了,六年前市公所在僅存的巷弄口設置解說牌,讓匆匆行過的遊客,透過解說牌了解老街過去的繁華、生活。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