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食肉菌感染的预防

人气: 249
【字号】    
   标签: tags:

前年6月,43岁的英国著名经济学家戴维. 沃尔顿,因感染“食肉菌”而突然去世, 这种细菌在入侵沃尔顿身体后不到24小时便夺去了他的生命。为他治疗的沃伦.多尔蒂医生至今仍心有余悸,“细菌就在我们面前扩散,从他的大腿一直蔓延到胸腔和肩头。”医生眼睁睁地看着沃尔顿全身被细菌侵蚀却无可奈何。

另据报导,香港一名女性日前吃生虾、生鱼片,出现发烧及发冷、左臂肿瘀溃烂等症状,经手术切除坏死肌肉才保住性命。经医生化验后证实,她感染可致命的创伤弧菌(俗称食肉菌),而且不是一般透过伤口感染,而是“进食体内”后感染。

骇人的食肉菌

这种能使皮肤凝固的食肉菌,医学上称为“坏死性筋膜炎”。食肉菌包括化脓链球菌,会引发一系列不同程度的疾病,从轻度皮肤感染到致命疾患斗争型性病例是从喉咙或者皮肤感染,接着蔓延到深层皮肤组织。引致病者于十二至二十四小时内死亡。约有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患者会致命。即使侥幸存活者,也多半需要截肢来防止食肉菌扩散。

美国2002年拍摄的恐怖片《尸骨无存》,讲述的就是病人在短时间内被这种可怕细菌“吃”掉的恐怖情景。

如何预防

食肉菌与霍乱弧菌属于同一细菌类别,它通常存在于和暖的海水。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及预防中心的资料,创伤弧菌感染是季节性的感染;超过百分之八十五的个案发生于五月至十月间。环境性因素,如和暖的咸水,能增加贝壳类海产内创伤弧菌的数目。

由于食肉菌通常存活在海水中,当皮肤的伤口或软组织接触到存在于海水或海产内的细菌或进食生或未彻底煮熟的贝壳类海产或其他海鲜,尤其是由和暖海水中捕获的生蚝时,感染风险最高。

医生指出,若被海产刺伤皮肤,食肉菌已可从伤口入侵,应即时以清水冲洗伤口,若本身已有伤口,更应避免在海水中游泳。如发现被海产刺伤的伤口出现红肿,发热及异常痛楚,则正是食肉菌的主要症状,需要即时求医。

国际医学界把食肉菌和爱滋病、霍乱、肺结核等病一起并列为全球最应警惕的几大疫病。这一方面是感染这类细菌的病人通常在一天内,甚至在几个小时内就宣告不治。另一方面是因为目前还没有能对付食肉菌感染的有效药物。文/晨星◇(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