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日媒大幅報導蔣介石日記及金門炮戰史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2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東京二十六日專電)日本「朝日新聞」今天大幅報導美國史丹佛大學首度對外公開的蔣介石日記,分析蔣介石對於日本的愛憎情結。另一方面,「產經新聞」大幅報導金門炮戰五十週年,文中指出,這場炮戰後來成了中國文化大革命的導火線。

「朝日新聞」今天大幅報導蔣介石日記之後,明天起將以「解密蔣介石日記」為題,進行連載十四篇,內容是蔣介石所寫的日記當中,一九四六至五五年的部分,由今年七月美國史丹佛大學首度對外公開。

報導說,一九四六至五五年的十年,有國共內戰、韓戰、中日和平條約等,左右戰後東亞局勢的許多事件發生,蔣介石是歷史主角之一,日記中充分流露他本人的心聲。

報導指,蔣介石二十一歲起在東京新宿的振武學校學軍事將近三年,之後被分發到新潟縣高田(現在的上越市)陸軍第十三師團。他在日本遇到人生的導師孫文,返國後成為革命的前鋒,與日軍展開戰鬥,日本對蔣介石而言亦師亦敵,因此他的日記中流露對日本的愛憎情結。

譬如,蔣介石用「倭寇」一詞嚴批日本。但對於日本人不畏艱難施工的精神感到尊敬。對於武士道的解釋,他表示是「質實剛健、堅忍果敢,貫徹至死」。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蔣介石在日記中透露出撤退到台灣一事。

有關大陸淪陷一事,報導引述中國社會科學院的教授楊天石的話說:「蔣介石高估了國民黨和自己、低估了共產黨和毛澤東,一九四六年國民黨勢力還強時,如果能選擇拉攏共產黨的妥協策略,三年後就不會全面敗北。」

報導指,蔣介石本身在日記中透露之所以身陷苦境,是因為美國不願伸手軍援。但一九五零年六月十日的日記中,他記載革命失敗的原因是黨內派閥抗爭、幹部私慾及缺乏紀律、不知敵人(共產黨)的狡猾、黨被挑撥離間等。

另一方面,「產經新聞」報導一九五八年八月二十三日的「金門炮戰」。文中從總統馬英九日前到金門主持金門炮戰五十週年紀念會開始寫起,表示歷經半世紀,昔日被美國視為「反共堡壘」的軍事最前線地,現在正要轉型成「兩岸和平的橋樑」。

文中引述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林正義的話指出,藉著台海危機,轉移內部對當時在推動的「三面紅旗(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的不滿,這是中共的盤算之一。

該報導最後指出,因美國供應武器給台灣,使得中共對金門的攻略失敗,但後來中共「全民武裝」,再度提高向心力,於一九六六年燃起文化大革命的烽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