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小兒推拿輕鬆做 寶貝頭好、身體壯

中醫師邱瓊慧、黃凱西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5日訊】許多的研究報導都指出,按摩不但可以舒緩情緒、緩解緊張,尤其是在長期勞累之後,更可以解勞、減緩酸痛不適。此外,另有研究報告同時指出,按摩可以促進彼此的情感及親密度。所以,不但夫妻情感可以藉由按摩而更融洽,親子間也可以藉由按摩的接觸,促進親子間的情感互動。

嬰兒按摩在醫療方面最早是試用於發展障礙的嬰兒身上,結果發現,早產及先天發展遲緩的嬰兒對按摩有超乎想像的反應,體重比沒有接受按摩的對照組多,併發症較少,且發展發育也較迅速。漸漸地,嬰兒按摩為醫界所廣泛認可,至今已為社會大眾所接受。

在中國,嬰兒按摩古稱小兒推拿,早在魏晉時期,就有醫書記載用推拿手法治療嬰兒腸絞痛,到了明清時代,小兒推拿的發展也越來越多元,除了用於治療各種疾病,同時也用於小兒日常生活的保健。

現代醫學研究顯示,推拿主要功能為促進新生兒身體及神經系統的發育,透過刺激穴位、經絡,調整各臟腑的機能。

台中醫院中醫科邱瓊慧醫師建議,現今許多父母都會學習嬰兒按摩的技巧,如果能在每日的按摩當中,加入中醫推拿手法,相信對寶寶的發展發育及身體健康都能有很大的幫助。

邱瓊慧醫師在她的小寶貝出生後就常幫他做簡單的推拿及穴位按摩;她的寶貝不但身體健康,更棒的是她們母子倆的感情與互動非常好。每當朋友羨慕的口吻讚美她們母子時,邱醫師總是說:「常幫你的寶貝按摩啊!那麼你們的感情也會『如膠似漆』喔!」。

一般嬰幼兒的身體狀況都很單純,大多是感冒、上呼吸道過敏及腸胃功能不穩定,例如腹瀉、便秘、腹痛腹脹等等,因此,邱瓊慧醫師介紹兩種簡單手法,可以讓沒有推拿經驗的爸媽輕鬆學、輕鬆做。

捏脊法

普遍適用於一般孩童,有調整消化道及臟腑機能的效果,可以強身健體,尤其適合有過敏體質及發展遲緩的孩童。

操作時嬰幼兒採俯臥位,父母位在孩子足邊,拇指在前,食指在後,延脊椎兩側肌肉,由腰臀部往肩部方向提捏皮膚,手法先輕按再提捏起皮膚約2-3秒,再往上慢慢移動。

3歲以下捏2-3遍,3歲以上可推3-7分鐘。這個手法藉由刺激膀胱經上的背兪穴,直接達到調整五臟六腑的機能的功效。


按帶脈(大紀元)

按帶脈

帶脈位在腹部,肚臍水平線上的一條經絡,環肚腰一圈。按壓時嬰兒採平躺姿勢,父母位嬰兒足邊,食中指併攏,以指腹輕按腹部帶脈,避開肚臍,由左至右或由右至左皆可。

這個手法可以改善腸胃蠕動,特別適合容易腹瀉、腹脹或便秘的孩童。

邱瓊慧醫師說,以上介紹的兩種小兒推拿手法,幾乎可以用在任何年齡的孩童身上,初生嬰兒至青少年,甚至成年人也都適合。

推拿時幾個注意事項:

一、推拿手法宜輕宜緩,剛開始時先輕按,視孩子反應再慢慢稍加力道。

二、推拿前先輕輕局部按摩,使孩子肌肉放鬆、減少恐懼,推拿部位應先塗上滋潤乳液,以減少摩 擦。

三、初生嬰兒還不會表達,推拿過程中,須時時注意孩子的反應,若出現煩躁不安或哭鬧的表現時就先暫停動作。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