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整治河川 台專家催生流域整體治理單位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1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潘淑婷台北11日電)台灣莫拉克颱風釀成重災,外界都把矛頭指向水利機關,但治水專家認為目前河川上中下游分屬不同機關,介面過多難以整合,要治水,得先成立跨部會的流域整體治理單位。

前水利署副署長、逢甲大學水利工程及資源保育系兼任副教授吳憲雄今天出席「全國治水會議」指出,政府近10年來,每年投入新台幣800至1000億元用於水土治理及災害救助,但因缺乏整體規劃,難有預期效果。

淡江大學水資源管理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虞國興也表示,治理介面未整合,導致各機關協調不足,是當前治水的一大問題。

他指出,目前河川上、中、下游分屬不同機關,林務局主管上游水源涵養,水保局主管中游山坡地,下游平地部分分別由營建署、農委會和水利署等單位治理。

虞國興舉例,荷蘭1953年因洪水造成逾1800人死亡後,成立三角洲委員會(Delta Commission),進行為期40年的防洪建設,建立全球防禦能力最強的防洪系統,直至1997年才功成身退,就是專責機關成功的案例。

有鑑於全球氣候變遷的效應增強,2007年荷蘭再度成立三角洲委員會,預定明年起至2100年間,每年投入約15億歐元(新台幣600億元)。虞國興認為,台灣應效法成立以治水為核心職能的專責部會,以因應未來更多威脅。

國立成功大學副校長黃煌輝也強調「河川是不能切割的」,任一河川的上中下游及海岸環環相扣,必須整體看待並管理。

黃煌輝主張,為避免各分散機關各行其政,效率不彰,應成立高階的流域治理管理委員會,邀集水利、水保、林務,甚至檢調單位加入,以釐清職責。只要制度規畫完善,無論誰在位,都不會影響治水績效。

根據行政院組織改造規劃架構,未來將成立「環境資源部」,統整環境保護、環境監測;森林保育、國家公園及生態保育;水利、水土保持;地質、礦業,以及氣象等五大區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