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集集蛇窯燒出使命 引領柴燒陶發展

人氣: 2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1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恆立南投縣18日電)俗稱「集集蛇窯」的南投縣集集添興窯,在林清河的維護及堅持下,歷經54載滄桑歲月,結合現代陶觀念,並維繫傳統燒陶技法,一肩挑起台灣柴燒陶發展使命,並賦予新的生命。

今天上午11時,當林清河帶領柴燒研討營的學員,開啟老蛇窯窯門,搬開層層的隔熱磚,以接力的方式抱出一件件的柴燒陶作品時,大伙既欣喜又充滿敬愛,心情就像從母體接生出新生兒一般。

林清河說,這次出窯的作品大小約300餘件,內容包括酒瓶、茶具、花器、雕塑等,技法則以南投陶傳統技法的「貼花、浮雕、鑲嵌、化妝土塗繪」為主,融入現代人生活品味設計製作;有別於瓦斯窯、電窯,柴窯燒出來的作品多了一份樸實的自然美感。

位於集集綠色隧道旁的添興窯,創立至今將屆滿54年,在第3代主人林清河的努力下,20餘年前逐步轉型為陶藝文化模式經營,並在陶藝界打出名號。

林清河說,剛接掌添興窯時,所有產品都以柴窯燒製,但沒幾年光景,國內開始流行以瓦斯窯、電窯燒陶;到了民國79年前後,台灣的柴窯幾乎已被新窯種取代而淘汰精光。

然而在同時期,歐美日本等先進國家開始流行起柴燒陶,強調其燒陶技法與自然美感,那時期美國1個月就增加5座以上的柴燒窯。

林清河表示,以電窯等科技窯來燒陶,整體成本較低,且穩定度及燒成率都較高,讓他一度陷入矛盾與迷惑。但林清河深信,先進國家反其道的趨勢必有一定的道理,因而決定不能貿然將柴窯淘汰。

林清河除了將創窯時的第一座蛇窯保存下來,並結合現代陶觀念繼續燒陶,就連921大地震時這座蛇窯遭到嚴重毀損,他仍千辛萬苦的堅持按原貌修復。

如今,這座蛇窯除了盛期累積1500餘次的燒陶紀錄外,近年來每年也都維持2至10次的燒窯,未曾間斷。

林清河對於傳統柴燒的執著與堅持,終於受到政府單位的肯定與重視,今年2月南投縣文化資產委員會通過將添興窯的老蛇窯及其附屬設施登錄為南投縣文化資產協助保護。

此外,今年添興窯也第4度獲選執行國立台灣工藝所的「社區工藝產業扶植計畫」,其中柴燒研討營被列為重要單元。

這次柴燒研討營的課題即在探討柴燒有效的產業化與如何永續經營,參加研討的學員除了林清河長期培訓的「集集陶藝工藝師」與多位陶藝專業人士外,也有南開大學、台中技術學院等大學院校師生。

「這座窯堪稱是台灣最老的活蛇窯了」,談起54歲的蛇窯老當益壯,經歷產業更迭與天災摧殘的興衰起落,林清河與學員們都油然產生敬佩的心情,希望它能繼續燒陶直到千秋萬世,帶領台灣柴燒陶藝文化走向寬廣、雋永的未來。


俗稱「集集蛇窯」的南投縣集集添興窯,堅持以柴窯燒陶。圖為蛇窯主人林清河18日從窯室取出一件以傳統「貼花」技法創作的柴燒陶作品。(中央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