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全球思考在地行動 環保青年串連力量大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11月14日報導】哥本哈根氣候會議專題報導(5)(中央社記者劉光瑩台北14日電)參加國際會議也可「揪團」!應加拿大「綠色俱樂部」邀請,台灣數十位學生將參加哥本哈根氣候會議。台灣青年關懷環保不落人後,串連力量大,積極落實「全球思考,在地行動」。

清華大學經濟系學生林子堯與數十名清華大學、臺灣大學及政治大學學生,將透過加拿大「綠色俱樂部」(Green Club)的邀請,以非政府組織身分參與12月在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締約國大會。

林子堯表示,國中、高中時就對環境議題產生興趣,大學時與同學創立「氣候變遷工作坊」,平時開讀書會,討論國際環保運動趨勢。

他說,學生團隊的哥本哈根之行,主要在於連結國際青年社群,將青年參與環境運動的資源帶回台灣。他認為,台灣年輕人對全球氣候變遷議題了解不多,有行動的人更少;反觀許多國家,已有很蓬勃的青年組織關心環境議題,值得借鏡。

林子堯舉例,成立於1994年的日本青年生態聯盟(Eco-league),定期舉辦聚會,每年在日本各地舉辦青年大會,交流行動經驗。10年前日本環保團體不超過10個,現在有將近300個團體、上萬名成員共同關心生態和氣候變遷議題。

台灣並非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林子堯說,他與同學正苦思台灣在全球暖化議題的定位,希望這次透過哥本哈根會議,可以找到答案。

中部重大開發案近來引起各界關注,包括中科4期二林園區、國光石化與彰化火力發電廠,彰化青年也以網路展開串連行動。

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生林明樺是彰化王功人,中科4期二林園區日前初步通過環評後,她和其他彰化子弟組成「反中科熱血青年聯盟」,希望透過網路,將反中科的力量擴大到對全球暖化議題的關心。

林明樺說,她和同學原本對中科議題很陌生,但在網路和電視新聞,看到隔鄰老伯伯北上抗議,才發覺自己家鄉面臨危機。漁民都是老人家,不熟悉新科技,熱血青年聯盟決定透過網路串連,用Facebook、部落格等串聯,將相關抗爭訊息擴散出去。

然而,林明樺不諱言,現在太多行動透過網路連署,「大家只是動動滑鼠,連署完就忘記了」。熱血青年聯盟預計發起靜坐活動,以具體行動凝聚力量。

反中科熱血青年聯盟也在部落格徵集作品,題為「你的農村小鎮」,希望民眾提供文章或照片,感性分享對彰化的記憶。有網友提供10多年前外公削蘆筍的照片,也有人分享在漁港邊拍攝的剝蚵婦女照片,林明樺很高興小小串連活動引起迴響。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今年9月率領「綠世代青年團」參訪美國地球日總部,希望明年世界地球日屆滿40週年時,能發起台灣關心環保的青年和全球串連,不在全球減碳任務中缺席。

根據維基百科資料,1970年4月22日的第1次地球日活動發生在美國,發起人包括美國民主黨參議員尼爾森(Gaylord Nelson)與哈佛大學法學院學生海斯(Denis Hayes),全美各地超過2000萬人走上街頭,要求「健康且可持續的環境」。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主編彭瑞祥表示,地球日展現驚人草根力量,美國國會隨後通過「清潔空氣法」等與環境相關法案,更促使美國政府在當年成立環境保護署。地球日在1990年變成全球性活動,共有141國、超過2億人參與遊行。

彭瑞祥期盼台灣的地球日不只鼓勵個人力行環保,更要給政府壓力,促進通過以環境為主的法令,例如再生能源法及溫室氣體減量法等。

不少民眾對環保運動有刻板印象,認為「不過是一小撮人在吵來吵去」,彭瑞祥希望地球日40週年的全球串連行動,能扭轉這樣的印象。環團要在國內外站穩腳步,需要一步一腳印累積能量,「綠世代青年團才剛起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