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推動走路上學好處多 師生減重見成效

人氣: 213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3月3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舜協台北30日電)為讓學生維持動態生活型態及身體健康,教育部去年遴選全國44所國中以下學校試辦「走路上學」計畫,結果有學校促成「無車校園」,還有師生走路減重,得到具體成效。  

教育部自民國94年起試辦「走路上學」計畫,去年擴大試辦範圍,選定44所學校為種子學校,每校獲得教育部補助新台幣5萬元經費,於去年11月到12月執行。

統計發現,在參加的國中、小學4萬8000多名學生中,國中生自行走路上學的比例由27.08%提高到30.76%,國小生比例由33.27%提高到45.73%。  

試辦成效良好的台北市興隆國小,校長鄭秋貴表示,興隆國小自97年5月就開始推動,9月才開始有統計數據,雖然如此,從97年9月到今年1月止,興隆國小就增加212位小朋友自行走路上學,而全校共有34班、1000多位小朋友,目前自行上學、放學比例超過86.5%。 

鄭秋貴指出,「走路上學」計畫要推行成功,一定要讓學生、老師、家長都知道走路的好處,興隆國小在執行前,先分17梯次向小朋友逐一宣導,改變觀念後,再擴大向校園周邊商家、民眾宣導,並規劃學生上學、放學走路安全路線,協助體重過重小朋友安全減重等措施,逐漸展現成效。

她指出,影響所及,興隆國小老師也慢慢選擇不開車,以騎自行車、搭公車方式到學校,目前學校已成無車校園,有的老師還因此減重超過10公斤以上,參加減重課程的小朋友,體重平均最少減1公斤以上。 

嘉義國中生教組組長江映青表示,因為學校要求學生早上7時30分到校,早上執行「走路上學」有難度,嘉義國中選擇執行「走路放學」,而且全校1600多位學生都被要求走路放學,執行至今,放學時段校園周邊的汽車流量由原先平均290輛降為5輛、機車流量由303輛降為12輛,空氣品質好很多。

教育部體育司長王俊權表示,試辦「走路上學」計畫的學校,統計發現學校附近車流量的確有減少,走路上學的學生數也有增加,但最終目的是希望促成學生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除了走路上學,學校還可規劃課間操、課後留校運動等方式,鼓勵學生多運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