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環境變遷影響生態 善待海洋永續之鑰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3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卞金峰基隆市31日電)綠色大地生生不息系列6─海洋資源篇

水源生態資源受全球暖化等環境變遷影響,也讓海洋教育更顯重要,台灣擁有豐富海洋生物資源,善待海洋並永續維護豐富且多元生態,是政府與民間應攜手合作的標本兼治之道。

地球環境變遷快速,但因大多數人接近海洋的時間及機會較少,忽略海洋污染嚴重性,事實上,全球暖化影響,海平面不斷上升,全世界已有許多地方遭淹沒。

海大海洋環境化學與生態研究所長龔國慶表示,地球正處於暖化高峰期,加上人為破壞,地球暖化現象正加速惡化,全球暖化不但造成氣候變遷,也造成海洋環境與環流改變;也即所謂全球變遷,全球變遷終將嚴重威脅到整個海洋生態系營運。

他指出,台灣具有典型的熱帶與亞熱帶氣候,領海範圍內海底地形的變化非常特殊,兼具有由淺海陸棚至大洋深海的地形;東台灣更有太平洋最大的暖流黑潮流經,逐漸演化出豐富且多樣的海洋生態系。

換句話說,包括黑潮湧升流生態系、龜山島淺海熱泉生態系、東海陸棚生態系、近海河口生態系、珊瑚礁生態系(如東沙環礁)等的豐富生態系,讓台灣擁有與大自然共生的絕佳條件。 

從另一個角度觀察,這些生態系對季風、颱風、亞洲沙塵暴等周遭大氣,或如聖嬰、反聖嬰、黑潮等的海洋環境,甚至如河川污染、漁業資源的過度捕撈等的人為破壞,都變得相當敏感,也是不利水資源保護的自然或人為現象。

龔國慶並引述一份研究淡水河調查報告,發現淡水河下游至近海沉積物中仍含有相當量的環境污染有機物,河內捕獲魚類內臟也檢測有受環境荷爾蒙干擾跡象;因此,未來從事淡水河整治工程,需避免將已沉積並埋藏於較深層沉積物的環境污染有機物重新揚起,再度造成河口及近海水產品的污染。

但受限海洋教育觀念不足,許多海洋生物被濫捕,尤其,中國大陸漁船越界捕魚情況嚴重,讓台灣面臨嚴重的環境生態危機,數次的沉船、貨輪擱淺等,漏出的重油也讓生態嚴重受創。

海大海洋科學與資源學院院長李明安分析,海洋教育牽涉的層面很廣,台灣四面環海,海洋面積是陸地面積的好幾倍,不但民眾、漁民等需教育,主管機關也要有相關的認知,例如「親海、知海及愛海」就是很好的政策及做法。

水資源範疇廣泛,海洋更是最重要的生態之母,國人不能因與切身利益關係尚遠,即置之不理,畢竟,海洋及海洋資源是全體地球居民,唯有透過海洋生態的教育,建立善待海洋才是永續生存之道,真正讓海洋資源生生不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