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救難碼頭淤積救生艇老舊 北市府:檢討改進

人氣: 1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1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孫承武台北14日電)北市全面推動「藍色公路」觀光,不過北市議員吳思瑤指出,北市6座救難 碼頭嚴重淤積,且消防救生艇老舊,市民遊憩淡水河全無保障。北市消防局、水利處表示會檢討改進。

民進黨籍台北市議員吳思瑤、周威佑今天召開記者會。吳思瑤說,台北市河域現有6座消防專用救難碼頭 都是採斜坡式設計,便於救生艇在最短時間以滑行方式下水。但這6座水利處列管的救難碼頭,花費新台幣2300萬元興建啟用後,就再也沒有編列任何維護經費,以及進行河道清淤。

吳思瑤指出,目前6座救難碼頭泥沙淤積嚴重,每 當潮汐消退,河面水位下降,船艇沒有足夠的吃水深度,救難碼頭就形同虛設,救生艇下水就會卡在半個人高的泥沼中,且越往下游水域,受潮汐影響越深。以士林三腳渡碼頭為例,甚至一天僅有4個小時可以下船。

另外則是救難艇老舊問題。周威佑表示,消防局現有救生艇(75艘)、船外機(82艘)與橡皮艇(52艘)等3類救難船舶共209艘,其中163艘已超過耐用年限。若救難船艇設備再不汰換和更新,難保以後出現「救人的反被救」場景。

另外,周威佑舉數據指出,北市跳水輕生案,自93年迄今逐年增加,近5年總計達90件,成長率達2.8倍。90件自殺案中,溺斃數達一半(45件),失蹤數8人,獲救37人(獲救比例41%),顯示補強水上救難刻不容緩。

出席記者會的消防局第4大隊大隊長游家祝說,近2年消防艇都以每年10艘的速度汰換更新,執行水上救生會因地制宜,採取不同策略搶救人命。救難碼頭淤積部分,水利處副處長黃治峰表示,河道疏浚是以防洪需求為考量,大致每2年進行1次;近期會與消防局會勘,在最短時間內進行清淤疏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