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創作迷你山刀 楊明山傳承太魯閣族技藝

人氣: 2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2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嘉泰花蓮縣20日電)「當初是兒子吵著要一把山刀,我才試著製作迷你山刀給兒子當玩具」,花蓮縣秀林鄉太魯閣族人楊明山就這樣投入迷你山刀創作領域,傳承太魯閣族的傳統文化技藝。

太魯閣族的楊明山已40歲,家住花蓮縣秀林鄉文蘭村,國中畢業後到機車行當學徒學修機車,在經過多年學徒生活的磨練後,於民國81年返回花蓮文蘭部落開設機車行修車,妻子則是在慕谷慕魚(銅門)遊客服務中心旁經營檳榔攤。

「有一天兒子看到我身上帶的山刀時,吵著也要一把,我被吵得沒辦法,只好動手做了一把迷你山刀給兒子當玩具」,楊明山說,那是這輩子製作的第一把迷你山刀,「可是那把迷你山刀實在很難看,騙騙小孩子還可以,還好現在那把迷你山刀已經找不到了」。

楊明山做出興趣後,開始依照真實尺寸的太魯閣族山刀,縮小比例創作精緻的迷你山刀,最長的12公分,最短的僅5.5公分長,而一般隨身攜帶的山刀長約58公分。


花蓮縣秀林鄉太魯閣族人楊明山創作迷你山刀,古樸可愛,備受消費者喜愛。//中央社

「大概是修機車磨練出來的手藝吧!創作迷你山刀和製作一般山刀的手法都一樣,也需要熟悉木雕、打鐵等技術」,楊明山靠著自己摸索,學會製作方法,「太魯閣族人可能對於傳統工藝特別有天分吧!」。

楊明山製作的迷你山刀刀鞘材質為檜木,造型古樸可愛,可做為鑰匙圈、手機吊飾、皮包飾品等,做好的作品掛在妻子經營的檳榔攤自娛娛人,沒想到來慕谷慕魚遊客中心的遊客發現後愛不釋手硬是買走,結果就這樣為楊明山的人生開啟一扇希望之窗,投入創作太魯閣族迷你山刀工藝品的領域。

太魯閣族人必定隨身攜帶山刀,用途包括狩獵、農耕、飲食、工作等,幾乎無所不包,楊明山說,太魯閣族祖先流傳下來一句古諺,「一包鹽、一把刀,就可以在深山生活」,凸顯山刀對太魯閣族人生活的重要性。

太魯閣族山刀除生活實用的用途外,在傳統婚儀中也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山刀就等於是聘金」,楊明山說,「太魯閣族人結婚時,男方必須贈送山刀給女方的每一位兄弟,如果沒贈送山刀,就沒辦法結婚」。

楊明山製作的迷你山刀在打響知名度後,訂購量持續成長,他一個人的工作速度趕不上市場需求,最後乾脆以製作迷你山刀為主業,修理機車反而成為副業,甚至連妻子和小舅子的老婆都找來幫忙,採取分工方式製作迷你山刀應付市場需求。

楊明山持續不斷開發出新式樣,也受到好評,例如前一陣子以山豬造型創作出新產品,獲得安利中國團團員的喜愛而熱銷,楊明山很高興太魯閣族的傳統工藝品能獲得大家的喜愛。

迷你山刀產品闖出名號後,山寨版的迷你山刀也出籠。楊明山很無奈也很氣憤,「據說山寨版的迷你山刀好像是大量從大陸批發過來,材質不是檜木,也不是手工製作,可是價格卻壓得非常低,我只好不斷開發新產品應付」。

楊明山表示,台灣14族原住民族中,只有太魯閣族製作山刀,迷你山刀其實是原尺寸山刀的縮小版,所傳承的太魯閣族傳統文化技藝是相同的,現在已逐漸成為部落文化產業的一環,他將堅守技藝繼續開發更多的太魯閣族傳統工藝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