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全球競爭 專家憂台灣人才國際化不足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舜協台北8日電)全球化趨勢下,各國人才競爭更趨白熱化。行政院政務委員曾志朗、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等人今天指出,台灣高等教育國際化深度不足,成為隱憂。

國立交通大學、天下雜誌等單位主辦的「教育夢工場,打造頂尖新世代」論壇,下午在台北市遠東國際飯店展開,曾志朗、郭位、交通大學校長吳重雨及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參與對話,對台灣如何教育出有競爭力的人才提出建言。

教育部長鄭瑞城也獲邀開幕致詞表示,因為教育制度的管制,目前台灣社會階層產生嚴重滯留,國立台灣大學學生只有不到一成來自勞工家庭;學生進大學後,轉學、轉系也很困難,整個制度有很多銅牆鐵壁。

鄭瑞城也對台灣學生的國際化表現差表達憂心,他指出,台灣的大學畢業生被跨國公司採用的比例不高,雖然教育部大力推動招收外籍學生到台灣留學,但至今每年仍只有約1萬5000名學生來台,其中2/3還是來學華文的,他說,政府官員不能悲觀,未來會積極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曾志朗對台灣學生國際化程度也表示不滿意,認為教育制度與大學要負起責任。他舉例指出,全球興起學習華語熱,但台灣的大學體系卻沒有及時提供足夠人才,這與台灣學習外國語一再強調英語有關。建議大學要注意英語區以外國家的需求,如法語區、西班牙語區,甚至阿拉伯語區等,才能讓台灣的人才為世界所用。

郭位說,英語並不是人才國際化最重要的能力,台灣人才的英語能力普遍比日本、韓國人才好,但日本的產品品質好,韓國人做什麼事都講究「打到最後一刻」的精神,美國則用領先全球的科技打天下,英語並不是人才是否為國際所用的主要標準。

郭位認為,台灣的高等教育「政治介入太多」才是影響國際化的主要因素,台灣的大學教師一天到晚開會,到處都有委員會,搞得大家非常緊張、彼此不服氣,加上政治領導人從來不願花心思在教育問題上,才是造成台灣教育國際化腳步緩慢的主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