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庸人自擾

弘毅
font print 人氣: 1071
【字號】    
   標籤: tags:

「庸人自擾」這則成語指平庸的人無事生事,自找麻煩。它來源於《新唐書.陸像先傳》:天下本無事,庸人擾之為煩耳。

唐睿宗時,朝廷中有個監察御使叫陸像先。他為人寬容,才學很高,辦事幹練,敢於直言,皇帝很器重他。可是,有一次他觸怒了皇帝,被貶到益州任大都督府長史兼劍南道按察使。

陸像先到任後,對百姓十分寬厚仁慈。即使對於犯罪的人,也不輕易動刑。他的助手勸他說,「這裡的百姓十分愚頑,很難管教,你應該用嚴厲的刑罰建立自己的威望。不然的話,就沒有人怕你了!」陸像先聽了,搖搖頭說,「我的看法和你完全不同。老百姓的事情在於治理,你治理的好,社會安定,百姓安居樂業,他們便會服從你,為什麼要用嚴刑來樹立自己的威望呢?」

於是,陸像先用自己的一套辦法來治理益州。有一次,一個小官吏犯了罪,陸像先只是訓誡了他一頓,勸他以後不要重犯。而他的一個屬下認為這樣處理太輕,應該用棍子重重責打一頓。陸像先嚴肅的對他們說,「人都是有感情的,而且每個人的感情都相差不遠。我責備了他,他難道會不理解我的話麼?他是你的手下,他犯了罪,難道你就沒有責任麼?如果一定要用刑的話,一定從你開始。」

那個屬下聽了,滿臉羞慚的退了下去。

後來,陸像先曾多次對他管轄的官吏說,「天下本來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大事,只是一些見識淺陋的人,平庸無能之輩,自己騷擾自己,結果把一些很容易解決的事情辦糟了。我認為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以後就可以減少很多麻煩。」

陸像先果然把益州治理的很好,百姓生活安定,官吏也十分佩服他。(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唇亡齒寒這個成語故事來自西元前六百多年的春秋時代,講了兩個關係密切,互相依存的國家,如何雙雙走向滅亡的故事,它們滅亡的關鍵就在於一個人性的弱點被敵人攻入了。
  • 常言形容人「病入膏肓」,或說「病在膏肓」是指一個人已經無藥可救了。病勢已入膏肓,命將危矣!膏肓是在人體的什麼地方?為什麼「病入膏肓」就無藥可救?這成語是出自哪本古籍?
  • 《聽故事的天使》,每天都有好故事。每位孩子都是上天賜予的天使,在價值觀不斷變化的時代裡,《聽故事的天使》節目製作群願意為您的孩子撐起一片純淨的天空。
  • 老虎,百獸之君。在中國的歷史舞台上,先民以老虎表達不同的心聲,演繹為固定成語,其中既有先人對生命的慈愛與認知,先賢的威武和勇猛,也有處理兵事的機警。虎君演繹的正反兩派,在歷史上深入民心。
  • 「聖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這話兒是從哪裡來的?後人減縮成「千慮一得」的成語,其中顯現了晏子的機智,比機智更可貴的是他的好德的修為,智仁勇兼備又謙沖自持,淡淡定定看破財的誘惑,尚儉守德、不造業。
  • 季文子是個怎樣的人物呢?孔子在聽到「季文子三思而後行」之後,反應說:「思考兩次就可以了」,孔子說這話是否另有所指呢?
  • 據《後漢書‧羊續傳》載:羊續,後漢泰山平陽(今山東泰安)人,為官清廉奉法。靈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羊續被任命為南陽郡太守。在此之前,江夏兵趙慈反叛,殺死了原任南陽太守,並攻陷元縣,一時間人心惶惶。羊續毫不畏懼,身邊只帶一個小書僮微服前往,他「觀歷縣邑,采問風謠,然後乃進。」到任後,快刀斬亂麻,迅速平定叛亂,人民歡欣鼓舞,得以安居樂業。
  • 「信」是人際關係的基石,歷代也流傳了許多典故,本系列文章將列舉成語中有關「信」的故事,讓我們看看古人對信的看法。
  • 東漢張楷的志向就是修道,屢次辭了徵召不任官。他能作「五里霧」,而他自己是最能看清人生迷霧的有道之士!
  • 「信」是人際關係的基石,歷代也流傳了許多典故,本系列文章將列舉成語中有關「信」的故事,讓我們看看古人對信的看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