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直覺理解:心智理論(Theory of Mind)能力

為什麼我能感覺你的感覺(3)

尤阿希姆.鮑爾

【字號】    
   標籤: tags:

對他人的印象讓我們可以預測接下來的動作進展。為什麼小孩撒謊,或是因為其他原因而有心事時,父母親總能察覺到?為什麼我們在婚姻中可感覺到另一半說不出口的困擾?一般而言,為什麼我們能夠直覺知道他人發生事情?在尚未說出口、甚至有時說反話的情況下,還是能夠區辨他人的意圖或期望。從上述的例子可得知,人類生活在一個共同的「意義空間」,因此我們能直覺理解他人的情緒、行為和意圖。

從過去幾年研究中得知,這個「意義空間」的神經元硬體,是鏡像神經元系統;它會自發地運作,但跟可進行分析的理智無關,然而理智也有可能會干擾直覺正確辨認,如果我們只運用直覺或理智其中一項,有可能因而走入歧途,因為理性分析是無法讓我們對他人產生移情作用,亦即無法與他人感同身受。專家稱這類「察覺」並「感覺」他人的想法及意圖的能力為心智理論能力。

這種共同的「意義空間」——在這個意義空間中,我們互相認出對方是可以瞭解他人的人——究竟扮演何種角色,顯示於共同性是否存在。如果有人在他人也存在的「意義空間」中無法感覺到「歸屬感」,有可能會產生問題;相反的,社群也有可能將個體排斥於彼此理解的世界之外,藉此阻止當事人進入共同「意義空間」和「共鳴空間」。

有些原始民族以巫毒方式來進行這種社會性毀滅,而現代社會則改以「欺凌」(Mobbing)的方式:眼神遭拒或接受到排斥的眼光,問候他人則得不到回應,任何示意的姿態都被漠視,不再有任何鏡像回應。被排斥的人大多都會生病,而這顯示,共同「意義空間」不再只是心理面向的生活狀況,而是會被身體所記錄下來,也就說能夠滲透進入生物體內及影響醫學(參見第七章)。

所謂「共鳴」,即是引起振動或迴響。人類具有的情感理解和移情能力,是奠基在我們彼此交換社會責任看法,而且在每個接受者大腦中產生活化且可感的基礎之上。因此,必定有個可交換內心想法及感覺的有效系統,使得接收到看法的人能夠產生共鳴,獲得迴響;此外,創造出一個如前所述的共同意義空間。

一如研究證明,鏡像神經元系統是種神經生物格式,可進行這種交換過程和共鳴過程,而鏡像神經元是如何達成這些任務,正是本書所要探討的。@

摘 自 《你的心情不好我知道 》 商周出版社 提供(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